武津县
西晋泰始四年 (268) 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四十二里朱里镇。南朝宋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二年 (592) 复置,属溱州。治所即今上蔡县。大业三年 (607) 改名上蔡县。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河南省上蔡县东。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初复置,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上蔡县。
西晋泰始四年 (268) 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东北四十二里朱里镇。南朝宋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开皇十二年 (592) 复置,属溱州。治所即今上蔡县。大业三年 (607) 改名上蔡县。
古县名。南朝宋置,治今河南省上蔡县东。属汝阳郡。北齐废。隋初复置,大业三年(607年)改为上蔡县。
即当州。北宋置羁縻州,属茂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境。后废。
南宋置,属清江县。即今湖北宣恩县东北细沙乡。元末明玉珍改为东乡五路宣抚司。明洪武六年 (1373) 改为安抚司。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六里。《清一统志·永昌府》:大诸葛堰“在保山县南法宝山下,周遭九百八十余丈,中深二丈,汉诸葛武侯所浚。岁久淤涨,明成化三年巡按朱修筑,水分口为三,泄以灌田,俗呼为大海子
①即死马涧。在今江苏南京市南,下流合于秦淮河。《景定建康志》 作 “南涧”。②即今云南南涧彝族自治县。宋大理时称南涧。《元混一方舆胜览》: “定边县,蛮名南涧。” 民国时属蒙化县,有县佐驻此。③在今云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八十里。《寰宇记》卷139蓬池县:“梁天监元年分阆中之地置大寅县,取邑西大寅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88蓬州:大寅山“在蓬池县西。”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句容县: 官塘河 “在县东五十里,东北流入镇江府丹徒县界”。
又作左蠡。城名。东晋卢循所筑,在今江西都昌县西北左里镇。《晋书·卢循传》:义熙六年(410),卢循为刘裕所败,“欲遁还豫章,悉力栅断左里”。即此。里,又作蠡(《太平寰宇记》),因在彭蠡湖(今鄱阳湖)之
一名解苏国。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数瞒城 (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市附近)。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愉漫国 “东西四百余里,南北百余里。……其王奚素突厥也”。龙朔初置天马都督府于此。
北宋置,属历阳县。在今安徽和县西北二十里。古镇名。在今安徽省和县西北,今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