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定军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885)置,治洋州 (今陕西西乡县)。北宋初废。
②唐方镇名。天祐二年 (905) 改戎昭军置,治所在均州 (今湖北丹江市西北)。次年废。
(1)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置,治洋州(今陕西洋县)。大顺时增领阶、扶二州,后又增领果、蓬、壁三州。五代领洋、蓬、壁三州。北宋初废。(2)唐方镇名。天祐二年(905年)改戎昭军置,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次年废。
①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 (885)置,治洋州 (今陕西西乡县)。北宋初废。
②唐方镇名。天祐二年 (905) 改戎昭军置,治所在均州 (今湖北丹江市西北)。次年废。
(1)唐、五代方镇名。唐光启元年(885年)置,治洋州(今陕西洋县)。大顺时增领阶、扶二州,后又增领果、蓬、壁三州。五代领洋、蓬、壁三州。北宋初废。(2)唐方镇名。天祐二年(905年)改戎昭军置,治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次年废。
即钟繇坞。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四里中王村。《水经·济水注》: “湨水又东径钟繇坞北,世谓之钟公垒。”
故地当在今斯里兰卡东北部之亭可马里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千里马,北与大奋山截界,溪流护市,四时澄彻,形势宽容。”或以为即《明史·外国传》 之千里达。
即今四川筠连县东南三十里巡司镇。明置巡司于此。
即今新疆伊吾县东北淖毛湖乡。清光绪《哈密直隶厅乡土志》: “沁城东去百余里名东山,皆回部缠种居于此。又东去四站名淖光湖,是回部畜牧大草厂。”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市)。八年 (625) 废。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义兴(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八年废。
一名苦池滩。即今山西运城市东北二十五里苦池水库。《寰宇记》 卷46安邑县: “苦池在县东北一十八里,其水咸苦,牛羊不食,因以名之。亦名红花池。” 《方舆纪要》 卷41安邑县: 苦池 “姚暹渠自夏县合众
在今江西大余县南。《方舆纪要》卷88南安府大庾县:大沙河在“府南十里。源出大庾岭麓,东北流,经东山麓入章江。《志》云,章水自府西石陂头而南,横城南驿使门外五板桥边,合大小沙河、五板水,下东山麓,如萦带
地区名。即河西。指今甘肃、青海黄河以西地区。《晋书·张轨传》: “永宁初,出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于是鲜卑反叛,寇盗以横,轨到官,即讨破之,斩首万余级。遂威著西州,化行河右。”古地区名。又称河西。指今
即今广东台山市西南深井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 新宁县 (今台山市) 西南有深井墟。
在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西南长甸河口。隔鸭绿江与朝鲜相望。清设县丞驻此,民国改县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