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武功山

武功山

①在今江西安福县西北。《寰宇记》 卷109吉州安福县: 武功山 “在县西。根盘八百余里,高三十余里。中夜登岭可望日出。上有葛仙坛,瓦皆用铁。旁有石塔,时见火焰,若金灯。相传昔有武氏夫妇远来修炼,夫止卢萧,妇止西昌,遂以武公名山。后陈武帝时,山神助师平侯景之乱,更名武功”。《清一统志·吉安府一》: 武功山 “在安县西北一百里,与袁州府萍乡接界。连接泸潇,包蓄九龙,根盘八百余里。峰峦峻拔,最高处曰白鹤峰、曰雷岭,高逾三十里。夜半登顶,可观日出。其旁瀑布,悬流甚长。晋葛铉、葛洪,先后修炼山中。又名葛仙峰”。

②在今陕西武功县南。《元和志》 卷2京兆府武功县: “旧县境有武功山,斜谷水亦曰武功水。故诸葛亮表示 ‘遗孟琰据武功水’。又杜彦远云 ‘太白山南连武功山’。是则县本以山水立名也。”


在湖南、江西两省边境,跨江西省萍乡、安福、莲花和湖南省茶陵、安仁等市县。为罗霄山脉北段。由花岗岩、片麻岩等构成。东北—西南走向。主脊线海拔 1000 米以上。主峰金顶(鼎),又名白鹤峰,在江西境内,海拔 1918.3 米,为赣江大支流袁水发源地。北麓袁水、渌水谷地地势较低,浙赣铁路经此。盛产竹木,建有林、茶场。富钨、铁等矿藏。


猜你喜欢

  • 柏社镇

    北宋置,属德阳县。即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

  • 南桥

    即今山东苍山县南三十二里南桥乡。旧属临沂。民国 《临沂县志》 舆图: 县西南有南桥。

  • 汤道河

    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八十里汤道河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9迁安县图:东北有汤道河。

  • 烛溪湖

    在今浙江慈溪市南龙南乡。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引 《旧经》 云: “昔人迷失道,忽有二人执烛夹溪而行,因得路,故名烛溪。” 南宋时湖周一百五十里,明时减至周二十余里。《方舆纪要》 卷92余姚县:

  • 上川南道

    一名建昌道。清代四川省五分巡道之一。治所在雅安府(今四川雅安市)。辖雅安、嘉定、宁远三府,眉、邛两直隶州,相当今四川大邑、眉山、乐山、自贡、甘洛、金阳以西地区,西藏江达、贡觉二县及芒康县部分地。(1)

  • 铁山支线

    从山东淄川东北金岭镇 (今淄博市东)北至铁山。长7.1公里。为胶济铁路支线。1918年动工修建,次年工竣。

  • 层摇罗国

    即层拔国之异译。摇为拔之误。故地在今非洲东部索马里以南一带。元汪大渊《岛夷志略》:层摇罗“国居大食之西南,崖无林,地多淳”。

  • 象河关

    即今河南泌阳县北八十八里象河乡。明置巡司于此。

  • 蛮氏

    春秋部落。后灭于楚。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东西蛮子营 (今名东、西村)。《左传》: 成公六年(前585),“蛮氏侵宋”。又,昭公十六年 (前526)一月,“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之无质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

  • 石门寨

    ①即今河北抚宁县东北八十里石门寨镇。明于此筑城,设参将驻守。清改设都司,乾隆中又改为巡司。附近以产煤为著称。1924年奉直战争剧战于此。②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5内丘县:石门寨,“五代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