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村
又作南木园、楠木园。即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明嘉靖 《归州全志》 卷2 《坊市》: “楠木村,(巴东) 县西五十里,临大江。”
又作南木园、楠木园。即今湖北巴东县西楠木园镇。明嘉靖 《归州全志》 卷2 《坊市》: “楠木村,(巴东) 县西五十里,临大江。”
元至元十五年(1278)改化州置,属海北海南道。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廉江二市及吴川市部分地。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化州府。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石龙县(今化
在今江苏扬州市东琼花观之南。即古兴教寺。北宋淳化间 (990—994) 建。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 改今名。
在今新疆昭苏县西南。为特克斯河支流。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4: “特克斯河又东十里哈升水自北来入之。哈升水发源于哈升岭,在惠远西南二百里。”
一作四女寺。在今山东武城县东北四十二里。宋名安乐镇。《清一统志·东昌府二》:四女树镇,“《县志》:安乐镇,今名四女树镇,在卫河东岸。相传汉时有傅长者生四女,因无兄弟,守贞养亲,共植一槐于此,故名”。
即今浙江奉化市西北四十里雪窦山。《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奉化县:雪窦山“亦四明之别阜,名胜错列,宋理宗梦游此,赐名应梦山”。
①北宋置,属六合县。即今江苏南京市北浦口镇。《舆地纪胜》 卷38真州: “宣化镇在宣化山之阳,为建康往来津渡之要。晋五王南奔渡江于此,至今谓之五马渡。”②一名宣化店。即今湖北大悟县东北七十六里宣化店镇
亦作五保镇。即今四川荣县东南五宝镇。清嘉庆《四川通志》卷29:“五保镇在县南五十里。”宣统三年(1911)八月,同盟会在此发动反清起义,史称荣县起义。(1)在重庆市江北区东部。面积41平方千米。人口1
①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②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嶲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棉县境。后属黎州都督府。北宋以后废。③唐置羁縻州,属安南都督府
亦作彭镇墟。即今广东和平县东南五十里彭寨镇。清雍正 《广东通志》 卷18: 和平县有彭镇墟。
即慧山。今江苏无锡市西郊惠山。古称华山、历山、西神山。在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有九峰,蜿蜒如龙,又称九龙山。相传因西域僧慧照居此,得名慧山;又以泉水著称,亦称惠泉山。周约20千米。主峰三茅峰,海拔32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