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军
北宋开宝三年 (970) 置,属夔州路。治所在梁山县 (今四川梁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梁平县及垫江县部分地。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为梁山州。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军,治梁山县(今梁平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梁平县地。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州。
北宋开宝三年 (970) 置,属夔州路。治所在梁山县 (今四川梁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梁平县及垫江县部分地。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升为梁山州。
北宋开宝三年(970年)以万州石氏屯田务置军,治梁山县(今梁平县)。辖境相当今重庆市梁平县地。属夔州路。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州。
在今陕西延长县北。《方舆纪要》 卷57延长县 “九连山” 条下: “又高奴山,在县北二十里,上有古砦。”
一作焦家巷。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清光绪 《陕西全省舆地图》 盩厔县: 焦家镇 “在县东南二十五里”。
在今江西浮梁县东。《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浇岭水 “源出婺源县界之梅岭,西流经浇岭下,有长山水自乐平县入焉。又西北流,至景德镇南入昌江”。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置,治所在新化长官司 (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领湖耳、亮寨、欧阳、新化、中林验洞、龙里六蛮夷长官司、赤溪湳洞长官司。宣德九年 (1434) 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北魏置,属清水郡。治所即今甘肃天水市东伯阳乡。《水经·渭水注》:苗谷水“南出刑马山,……东径伯阳城南,谓之伯阳川。盖李耳西入,往径所由,故山原畎谷,往往播其名焉”。隋开皇中改为秦岭县。古县名。北魏置,
五代晋天福三年(938)改东京城东墙北门建阳门为迎春门,在今河南开封市。《资治通鉴》:后汉乾祐三年(950),郭威自邺都南下,帝遇弑,郭威“自迎春门入归私第”。即此。故东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东面北门建
即今江苏通州市 (金沙镇) 东南十六里袁灶乡。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通州 (今南通市)东有袁灶。
唐武德二年 (619) 改信安县置,属义州。治所在今四川武隆县东南。五年 (622) 属晋州。贞观四年 (630) 自故城移治今江口场 (旧名信宁场),十一年 (634) 属黔州。北宋嘉祐八年 (10
在今江苏太仓市十八里。《方舆纪要》 卷24太仓州: 奣子桥 “元至元十六年,方国珍犯太仓,张士诚将吕珍守奣子桥,筑营浚濠。有叛者自古塘率寇西下,出珍不意,珍力战得免。今亦曰奣子铺”。
又作喜剌兀卫、希剌温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 (1407) 置,属奴儿干都司。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西南颜楚河至绥芬河下游地区。后废。又称喜剌兀卫、喜剌乌卫。明永乐五年(1407年)置,治所不详。辖境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