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甸县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吉林府。治所在官街 (今吉林桦甸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县北有桦皮甸子地名,因以名县。” 1913年改属吉林省吉长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1988年改设桦甸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治桦皮甸子(今吉林桦甸市北)。属吉林府。1988年撤销,改设桦甸市。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置,属吉林府。治所在官街 (今吉林桦甸市)。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县北有桦皮甸子地名,因以名县。” 1913年改属吉林省吉长道。1929年直属吉林省。1988年改设桦甸市。
古旧县名。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治桦皮甸子(今吉林桦甸市北)。属吉林府。1988年撤销,改设桦甸市。
在今湖南东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1新宁县: 枫木岭关在 “县东百二十里。旧为戍守处”。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之沔水。《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水”条下:“又沔渡江,在县西南(按,应为县东)。源出万阳山,流入茶陵州境,谓之洮江。亦合洣水。”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处州置,至元二十一年(1284)属江浙行省。治所在丽水县(今浙江丽水市西二里。至元二十七年徙治今丽水市)。辖境当今浙江青田县以西之瓯江流域。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改置安
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五十里。《清一统志·定州》:水窦岩“石骨清峭,拔地涌出,山雨骤至,则飞泉奔泻两崖间,汇而为潭。岩际有漱玉亭。金章帝尝游此。山坡石上勒宋苏轼书‘浮休’二字,元卢挚因名曰坡山峡”。
在今湖北武穴市东北。《清一统志·黄州府一》:大阖山“一名峇嵝山。《县志》, 山有五峰。曰嶙峮、曰翠屏、曰梵合、曰图密、曰嶛,环绕似墙宇壁立。前为飞龙岭,亦曰罡风峡。后曰海潮峰。峰之背曰
在今河南桐柏县西。《资治通鉴》: 唐元和十二年 (817) 三月,李愬讨吴元济,“自唐州徙屯宜阳栅”。即此。又名新兴栅。在今河南省桐柏县西。《资治通鉴》:唐元和十二年(817年),李愬讨吴元济,“自唐
一名柳林镇。即今河南信阳县 (平桥镇)南三十八里柳林乡。民国 《重修信阳县志》 卷18《兵事》: 咸丰十一年 (1861) 七月,太平军入信阳,“由谭家河窜青石桥南,折至柳林”。
亦作安巷。在今江苏丹徒县东。《方舆纪要》卷25镇江府丹徒县:安港在“府东北八十里,通大江。有巡司戍守。《江防考》云:自安港而东北百里,为丹阳之包港,皆防守处也”。又称安巷。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东北。
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三里。《方舆纪要》 卷109天河县: 榜山 “在县西三里。形如挂榜”,因名。
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处东岸。隋至元阌乡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