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埠镇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即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柳埠。《清一统志·济南府二》 载: 柳埠镇 “在历城县南、中宫镇东南二十五里,为县巨镇”。
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境南部。面积172.6平方千米。人口5.1万。镇人民政府驻柳埠,人口 2000。传明朝,柳姓早居,开铺子,故名。1949年属历城县八区,1958年成立柳埠公社,1985年改柳埠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及苹果、梨、山楂、柿、核桃等。有农机修配、食品加工、建材、服装等厂。济临公路经此。古迹有四门塔、龙虎塔、九顶塔、千佛崖造像、天齐庙等。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平昌县置,属东阳郡。治所即今浙江遂昌县。隋初废,后复置。唐武德八年 (625) 又废,景云二年 (711) 复置,属括州(后改处州)。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
即冈底斯山。在今西藏西南部,隔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平行。
①西汉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远安县西北。以临沮水为名。东汉改为临沮侯国,后复为临沮县。西晋永宁后徙治今湖北当阳市西北。东晋咸和中为沮阳郡治。南朝宋属南郡。北周属漳川郡。隋废。②唐武德九年 (626)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新唐书·地理志》:翼州有合江守捉城。
明永乐二年 (1404) 改威隆州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德昌县西南大山乡。清属宁远府。后废。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威隆州置,治今四川省德昌县西南威弄。属建昌卫。清时废。
明置,属清平卫。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箐口。
即地坛。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地坛公园。清《日下旧闻考》卷57引《太岳集》:明嘉靖九年(1530),“建方泽于安定门外,每岁夏至祀地,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陵寝诸山从祀”。即此。
俗称漕渠。隋开皇元年 (581) 由郭衍主持开凿,起自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东至今潼关县北达于黄河。《隋书·郭衍传》: 衍 “征为开漕渠大监。部率水工,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北,东至于潼关,漕运四百余里。关
元至元二十九年至三十年 (1291—1292)郭守敬主持开凿,在今北京市东。源于今昌平县白浮诸泉,导使循西山山麓折南瓮山泊 (今昆明湖),东南流经大都城 (今北京城),东出入通县注入北运河。《元史·河
即榆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隋书·高丽传》: 开皇十八年 (598),命汉王谅为元帅伐高丽,“师出临渝关”。即“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