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坝
亦作白杨坝。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旧属四川奉节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8: 白杨坝 “在 (奉节) 县南三百里,居民稠密,界接施南。有伏水”。清设外委、把总分防。
亦作白杨坝。在今湖北利川市北五十二里柏杨场。旧属四川奉节县。清嘉庆 《四川通志》 卷28: 白杨坝 “在 (奉节) 县南三百里,居民稠密,界接施南。有伏水”。清设外委、把总分防。
一作天滋山。在今江西萍乡市南。清同治《萍乡县志》卷1:天滋山“在县南长丰乡,距城四十里。尖峰耸插,香入云际”。山中富含煤矿。
在今黑龙江北安市南与海伦县交界处。1936年12月,东北抗日联军在此伏击日伪军“讨伐”队,共歼灭日伪军三百余人,破坏了日军的“讨伐”计划。
即今福建漳州市西北天宝山南麓天宝镇。清光绪《皇朝中外一统舆图》:漳州西北有天宝市。
即今河北正定县东南滹沱河南岸塔子口。《方舆纪要》 卷14藁城县: 塌子口 “在县西三十五里。滹沱河渡口也。相传冯异从光武定河北尝渡此,略下中山诸郡”。
①北魏正始中置,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以界内三泉山为名。后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为南安州治。八年(625)属利州。天宝元年(742)属兴元府,移治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北宋升为大安军。南宋
即恭陵。在今河南偃师市南缑氏乡滹沱村西南景山白云峰之巅。为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
即泇河。明万历间开凿, 自夏镇(今山东微山县)附近李家口引运河水,东流合彭河,又合氶、泇、沂等水,出邳州直河口(今江苏宿迁市西北皂河集西)入黄河,全长二百六十里。自后运道由泇河经微山湖东,西北直达济宁
在今西藏穷结县城对面的木惹山上。为藏王墓之一。《西藏王统记》 载: “王薨于盆域萨毛岗,乃于亚隆穹保,建造三陵,一切建筑无与匹者。”
即鄂岭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资治通鉴》: 南朝梁中大通元年 (529),魏分兵镇荥阳、虎牢,使 “侍中尔朱世承镇崿岅”。
①在今安徽广德县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24广德军:竹山院“在广德县,唐兴化中建”。《方舆纪要》卷29广德州:竹山在“州南十五里。叠障层峦,回环拱揖,松竹泉石,蔚然巨观”。②在今湖北蒲圻市西二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