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山东肥城市北。《方舆纪要》卷31肥城县:五道岭“当往来通道,旧置马驿于此”。
清光绪间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绥滨县东北中兴乡稍东。后废。
即今陕西神木县东南沙峁乡。1939年西北革命根据地神府县迁治于此。在陕西省神木县东南部。面积237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王桑塔,人口870。1951年设沙峁乡,1958年改公社,1984
在今吉林龙井市西北、和龙县北界上,为长白山脉东支。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英莪,(满语) 野葡萄也。与英额同。”满语意为“长李子的山”。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龙井、和龙三县市交界处。
辽置,为上京道边防城之一。在今蒙古国东温都尔汗西。《辽史·地理志》:皮被河城“地控北边,置兵五百于此防托(戍)”。辽代西北边防城。即今蒙古国肯特省宗贺列姆古城,一说即今祖赫雷姆城。
①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 宝源山 “山产黑铅,居民尝采取之。宏治九年,奸徒相结为盗,始禁不复采”。②亦名宝山、宝泉山。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谭家墩) 西。《舆地纪胜》
唐方镇名。大中五年(851)改河西节度使置,治所在沙州(今甘肃敦煌市西)。辖境相当今甘肃河西走廊。北宋时陷于西夏。
汉武帝时匈奴建,在匈奴北境郅居水之南,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南支流哈努依河中游。《汉书· 匈奴传》: 元朔六年 (前 123),汉将赵信(本匈奴人降汉者) 降匈奴,“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疲汉兵”。《汉书·卫青
南朝宋改余汗县置,属鄱阳郡。治所即今江西余干县。隋开皇间属饶州,大业初属鄱阳郡。唐属饶州。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余干州。明洪武初复为县,属饶州府。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
1913年改定番州置,属贵州黔中道。治所即今贵州惠水县。1920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改名惠水县。旧县名。1913年由定番州改置,治今贵州省惠水县和平镇。1941年更名惠水县,以县境受涟水之惠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