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

①亦名浣花草堂。在今四川成都市区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故居。唐乾元三年(760)诗人在此盖草舍居住,即诗中所云“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北宋元丰间,在旧址建祠宇,近梵安寺,成为成都著名的游览胜地。南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8:“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 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盛于他时。”明弘治与清嘉庆年间两次修建,形成今日之格局,占地24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②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十五里。唐杜甫寓夔州时之故居。即东屯。杜甫有《自瀼西荆扉且居东屯茅屋》等诗。明正德《夔州府志》卷3:杜甫宅“在府东北。即古之东屯,今草堂也。王十朋有诗”。

③又称杜公祠。在今甘肃成县东南八里凤凰山下飞龙峡口右侧。《元一统志》:杜甫宅“在飞龙峡东”。唐乾元二年(759)杜甫自秦州到同谷(今成县),在飞龙峡口“修茅茨容身”。即此。草堂重建于北宋,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重修。现存为清代建筑。


别称浣花草堂。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唐代诗人杜甫成都故宅旧址。原宅中唐后已不复存。北宋元丰年间,知府吕大防始重建茅屋,立祠宇。元、明、清曾改建修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及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的两次修建,奠定了今日草堂规模。主要建筑自前至后有大廨、诗史堂、柴门、工部祠。诗史堂两侧为陈列室,环以回廊与大廨相连,布局紧凑。园林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梅园楠林,翠竹千竿,溪流小桥交错庭中。现已建成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 甫 草 堂


猜你喜欢

  • 芗溪墟

    即今江西樟树市东南芗溪街。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6:清江县东北有芗溪墟。

  • 阿什根山

    在今青海省东境。《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阿什根山“在西宁边外西南一百十里, 山不甚高,当东西往来孔道”。

  • 郁 (鬱) 姑台

    在今四川宜宾市北真武山。《明一统志》 卷67叙州府: 郁姑台 “在府治北。宋杨仙遇仙人郁姑于此台,故名”。

  • 上卦汛

    清置,属永宁州。即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南七十里上关镇。清有把总驻防。

  • 北汝河

    元至正年间,分汝水上游东出㶏水(今沙河)入颍水,称北汝河。沙河支流。在河南省西南部。源出嵩县南外方山,经汝阳、汝州等县市,东南流到襄城县南入沙河。长250千米,流域面积 6080 平方千

  • 东城县

    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定远县东南大桥乡三官集。东汉属下邳郡。西晋属淮南郡。南朝宋废。古县名。秦置,治今安徽省定远县东南。属九江郡。南朝宋废。秦末陈胜将葛婴至东城,即此。

  • 李家庄

    ①在今河北兴隆县西。《方舆纪要》卷11密云县:李家庄“在墙子岭东三十余里。嘉靖二十二年,总兵郤永出塞袭李家庄,李家庄为朵颜别部,善盗边,然不通北敌。自是以后,往往导之入寇为边患。隆庆初,三卫酋董忽力勾

  • 柴湾镇

    即今江苏如皋市北十三里柴湾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如皋县北有 “柴弯”。在江苏省如皋市北部、通扬运河两岸。面积66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柴湾,人口2000。传原有大片芦苇(俗称芦柴

  • 乌鲁木齐都统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改参赞大臣置,属伊犁将军。治所在巩宁城(亦称满城,今新疆乌鲁木齐市西八里)。统辖当今新疆土鲁番、乌苏等市县以东地驻军。同治年间,城遭兵燹。光绪六年(1880)在今市区筑新城(

  • 黑松林峡

    在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清一统志·西宁府一》: 黑松林峡 “在大通县 (今城关) 南,去西宁县北百里。两峡悬距,中多孔道。明嘉靖二十五年修葺城堑,延属五十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