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晋兴县

晋兴县

①即兴晋县。治所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晋书·地理志》 讹为晋兴县。

②西晋永嘉五年 (311) 前凉张轨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湟水南岸。北魏废。《水经·河水注》: 湟水 “又东南径小晋兴城北,故都尉治。阚骃曰: 允吾县西四十里有小晋兴城”。《清一统志·西宁府二》: 晋兴废县 “小晋兴城盖即晋兴郡治之晋兴县。其曰小晋兴者,犹沛郡之沛县为小沛也”。

③东晋大兴元年 (318) 置,为晋兴郡治。治所在今广西南宁市南二里郁江南岸亭子街。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宣化县。

④东晋孝帝时置,属遂宁郡。治所在今四川潼南县西北玉溪镇西青石坝。南齐属东遂宁郡。西魏改为始兴县。

⑤东晋侨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安县东北。西魏废入益昌县。

⑥南朝宋置,属巴渠郡。治所在今四川达川市、达县或宣汉县境。齐以后废。

⑦南朝宋置,属越嶲郡。治所在今四川西昌市北境。齐废。

⑧隋开皇十一年 (591) 置,属郴州。治所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旧市。大业初属桂阳郡。唐贞观八年(634) 废。

⑨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南晋州。治所在今广西武鸣县南三十里。贞观八年 (634) 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改为乐昌县。


古县名。(1)西晋置,治今江西省贵溪市。属鄱阳郡。后废。(2)西晋元康初分余汗县置,治今江西省余江县东北晋兴乡。属江州。永嘉七年(313年)改名兴安县。(3)东晋大兴元年(31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南邕江南岸。为晋兴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宣化县。(4)东晋置,治今重庆市潼南县北。属巴郡,后属遂宁郡。西魏时改始兴县。(5)东晋置,治今四川省安县东北。属巴西郡。西魏时废入益昌县。(6)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治今湖南省资兴市南。属桂阳郡。唐贞观八年(634年)废。(7)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宣化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南。属南晋州,后属邕州。北宋开宝五年(972年)改乐昌县。


猜你喜欢

  • 左封县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平县置,属会州。治所在今四川黑水县东南。大业三年(607)属汶山郡。唐武德元年(618)属翼州。二年(619)废。贞观四年(630)复置。二十一年(647)隶当州。显庆元年(6

  • 周阳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史记·孝文本纪》:西汉文帝元年 (前179),“封淮南王舅父赵兼为周阳侯”。《正义》 引 《括地志》: “周阳故城在绛州闻喜县东二十九里。”古邑名。春秋晋邑。在今山西省绛县西。另说

  • 新堤 (隄) 镇

    即今湖北洪湖市。清属沔阳州,有守备驻防。民国初属沔阳县,设县佐驻此。1952年改属洪湖县。1958年洪湖县移治于此。1987年改县为市。

  • 昔剌兀鲁朵

    蒙元前期合罕夏季行官,地名月儿灭怯土。在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百余里。《元史·宪宗纪》: 六年 (1256) “夏四月,驻跸塔密儿。五月,幸昔剌兀鲁朵”。《史集》: 窝阔台合罕夏季驻月儿灭怯土,于此建一大

  • 洄澜亭

    在今湖北浠水县南。《明一统志》 卷61黄州府: 洄澜亭 “在蕲水县南兰溪岸。苏轼游此,见水盘旋,书二字于石壁,后人立亭”。

  • 赤城

    ①即今河北赤城县。《魏书·道武帝纪》:登国二年(387),“幸赤城”。《水经·沽水注》:“沽水又西南径赤城东,赵建武年,并州刺史王霸为燕所败,退保此城。城在山阜之上,下枕深隍。”即此。②浙江台州(今临

  • 熙河兰会路

    亦称熙河路。北宋元丰时改熙河路置,治所在熙州 (今甘肃临洮县)。元祐间改为熙河兰岷路。元符间复故。

  • 它山堰

    又称小江湖。在今浙江鄞县西南鄞江镇。建于唐太和七年(833),由当时水利家王元玮主持建造。此堰全长134.4米,宽4.8米, 高27米,堰坡左右有石级,堰体用巨大条石砌成。这一石坝水利工程的兴建,解决

  • 巴噶泊

    即今新疆福海县西南吉力湖。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5:乌隆古河“又西北注噶勒札尔巴什淖尔。淖尔二:小者曰巴噶淖尔,周二百余里,圆椭形,在东南。大者曰噶勒札尔巴什淖尔,周五百余里,形狭而长,在西北。大小相

  • 美高山

    亦名高山。即今宁夏隆德县东南米缸山。《山海经·西山经》: “又西北五十里高山……泾水出焉。” 《方舆纪要》 卷58隆德县 “襟山” 条下: “又美高山,在县东南二十里,山形耸秀,底堡水出于此。”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