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郑

新郑

春秋、战国时郑国之都。即今河南新郑市。《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郑庄公曰,“吾先君新邑于此,王室而既卑矣”。《汉书·地理志》 河南郡新郑: “ 《诗》 郑国,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后为韩所灭,韩自平阳徙都之。”


古邑名。即今河南省新郑市。春秋、战国初郑国建都于此。韩灭郑,其地属韩。


猜你喜欢

  • 平坝卫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属贵州都司。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为安平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贵州省平坝县。属贵州都司。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为安平县

  • 揭岭

    即揭阳岭。今广东揭东、揭西县北莲花山东支。《明史·地理志》 揭阳县: “西北有揭岭。” 《方舆纪要》 卷103揭阳县: 揭阳岭在 “县西北百五十里。……亦曰揭岭”。

  • 岵山

    在今河南淅川县南,丹江水库北。《新唐书·地理志》: 内乡县 “有岵山”。《宋史· 孟珙传》: 南宋绍定六年 (1233),宋将孟珙料金将武仙,“将上岵山绝顶窥伺”,乃设伏破之。即此。

  • 枳道

    即轵道,秦汉亭名。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北。《汉书·高帝纪》: 高祖元年 (前206),“沛公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降枳道旁”。即“轵道”。

  • 凉伞山

    在今广东仁化县南。《方舆纪要》 卷102仁化县: 凉伞山 “在县南十五里。山形园耸。《志》云: 县南十里有书台岩,壁立千仞,岩窦隐见,无路可攀。又南五里即凉伞山也”。

  • 华诺辉

    一作和纳海、霍诺海。在今新疆昭苏县东上洪纳海。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伊克华诺辉水西南流,“经华诺辉军台西,距特克斯军台一百里”。后移至今昭苏县东郊。

  • 可昙县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属和仁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北周废。

  • (湧)金泉 在今山西夏县西南。《方舆纪要》卷41夏县: 涌金泉在 “县西南十五里,西入安邑之黑龙潭。相传盐池得此水始凝结”。

  • 云岭村

    在今安徽泾县西南。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部驻此。

  • 盛家糠

    即今湖北谷城县西南二十六里盛糠镇。清有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