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蔡县

新蔡县

①秦置,属陈郡。治所即今河南新蔡县。西汉属汝南郡。西晋属汝阴郡,惠帝时为新蔡郡治。北齐为广宁郡治。隋开皇十六年 (596) 改为广宁县,为舒州治。仁寿元年 (601) 改为汝北县。大业三年(607) 改为新蔡县,属汝南郡。唐武德四年 (621)为舒州治。后属蔡州。金属息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 并入息州,后复置。元末废。明洪武四年(1371) 复置,属汝宁府。民国初属河南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②南朝宋侨置,为新蔡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南。南齐为北新蔡郡治。北魏仍为新蔡郡治。隋开皇初废入殷城县。

③南朝梁侨置,为南建州新蔡郡治。治所在今河南商城县南。隋开皇初废。

④南朝梁侨置,为北沛郡治。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隋开皇初改为淠水县。

⑤隋开皇初改永兴县置,属蕲州。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北大河镇东一里白花坂。开皇十八年 (598)改为黄梅县。唐武德四年 (621) 析黄梅县复置新蔡县,属南晋州,治所在今黄梅县西南。八年 (625)废。


(1)古县名。(1)南朝梁侨置,治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为北沛郡治。隋开皇初改名淠水县。(2)隋开皇初改永兴县置,治今湖北省黄梅县西北。属蕲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黄梅县。(2)今县名。在河南省东南部,与安徽省为邻。属驻马店市。面积1508平方千米。人口102.4万。辖9镇、14乡。县人民政府驻古吕镇。春秋时蔡平侯由蔡迁都于此,始称新蔡。秦置新蔡县,治今新蔡县城,属陈郡。《太平御览》引《舆地志》:“新蔡县,蔡平侯自上蔡徙都之,故曰新蔡。”两汉属汝南郡。西晋置新蔡郡,治新蔡县。东魏置蔡州,治新蔡县。北齐废蔡州,改新蔡郡为广宁郡。隋开皇初废广宁郡;开皇十六年(596年)置舒州,改新蔡县为广宁县。仁寿元年(601年)改广宁县为汝北县。大业初废舒州,二年(606年)改汝北县为新蔡县,属汝南郡。唐武德初复置舒州,贞观初废。宋属淮康军。金属息州。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新蔡县。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置新蔡县,属汝宁府。清因之。1913年属豫南道,1914年属汝阳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信阳专区,1965年属驻马店专区,1969年属驻马店地区,2000年属驻马店市。地处淮河冲积湖积平原,地势平坦,洪河、汝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大豆、甘薯、芝麻为主。工业有化肥、机械、丝绸、制药、皮革、粮油加工等。106国道及明临、驻新公路在县城交会。古迹有蔡国故城、大吕书院、法隆寺、金粟禅林寺、郭冢遗址、万严寺、文庙大成殿等。


猜你喜欢

  • 刘岩

    在今浙江武义县西。《方舆纪要》卷93武义县:刘岩“在县西三十五里。一名金公岩,岩石峻拔……正统十四年避处寇于此者以万计, 皆得免”。

  • 钟 (鐘) 湖

    在今福建闽清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28福州 《景物上》: 钟湖 “在闽清县,其湖中有钟,故名”。明王应山 《闽都记》 卷29闽清县: 钟湖山 “在十五都,大江之西,与侯官县梅埔联界。下有潭,潭蛟龙出

  • 又作顾。夏方国。在今山东鄄城县东北。为商汤所灭。《诗经·商颂·长发》: “韦、顾既伐,昆吾、夏桀。” 或说雇即扈,春秋郑地,在今河南原阳县西。《春秋》: 文公七年 (前620) “公会诸侯、晋大夫盟于

  • 陵井

    亦名仙井。相传东汉末张道陵所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元和志》 卷33陵州: “陵井者,本沛国张道陵所开,故以陵为号。晋太元中,刺史毛璩乃于东西两山筑城,置主将防卫之。后废陵井,更开狼毒井,今之煮井是也

  • 酿溪市

    即今湖南新邵县驻地酿溪镇。原属邵阳县。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邵阳县图: 县北有酿溪市。1952年置新邵县治此。

  • 石鼓滩镇

    即今江西浮梁县东北石鼓。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浮梁县有石鼓汛。

  • 侯丽

    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左传》: 成公十三年 (前578),晋厉公率诸侯伐秦,“师遂济泾,及侯丽而还”。即此。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左传》成公十三年(前578年):晋伐秦,师“

  • 平石县

    南朝梁置,属始兴郡。治所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老坪石镇。隋属广州,开皇十二年(592)废入梁化县。古县名。南朝梁武帝时置,治今广东省乐昌市西北。属始兴郡。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

  • 船套子

    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西南。民国 《黑龙江志稿》 卷3: 船套子在 “ (龙江) 城西南七里。嫩江东溢之水也,下游仍入嫩江。清时水师营驻泊处”。

  • 白云观

    在今北京市广安门外。为全真派著名道观。创建于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初名天长观。金明昌三年(1192)重建,泰和三年(1203)改名太极宫。元初长真真人邱处机住此。太祖二十二年(1227)改称长春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