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林镇

新林镇

①即今江苏南京市西南西善桥镇。滨临长江。南朝时为军事交通要地。《宋书·徐羡之传》:元嘉三年 (426),“羡之回还西州,乘内人问讯车出郭,步走至新林,入陶灶中自刭死”。《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县 “新亭” 条内: “吕氏祉曰: 自吴以来,石头南上至查浦,查浦南上至新亭,新亭南上至新林,新林南上至板桥。”

②一称新林市。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南新林乡。《江南通志·关津·繁昌县》: 新林市在 “县东南三十里,有公馆”。


(1)在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北部、巴尔台河北岸。面积280.4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林,人口2100。1922年建村,以商号取名永胜号。1931年改名新立镇,1949年属第五区。1950年改新林镇,1956年改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产玉米、小麦、谷子、大豆。有农机修配、米面加工、食品等厂。有公路通县城。有辽古城遗址、金界壕遗址。(2)在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北部、乌尔其根河西岸。面积447平方千米。人口1.5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林,人口3410。因附近山上有天然次生林带而得名。1956年建新发乡,1961年改新林公社,1984年改镇。农产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甜菜,畜产牛、马、绵羊、猪。111国道经此。(3)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新林区中南部。区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59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林,人口2.4万。1968年成立新林公社,1987年改镇。2001年林海镇并入。塔河流经。主产蔬菜。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厂。嫩林铁路经此,公路通加格达奇、塔河等地。镇北有原始森林公园。(4)在江苏省如东县北部、栟茶运河南岸。面积54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野鸭滩,人口约3000。1949年为高林乡,1957年与秀贞、宏连等乡合并,为纪念沈德宏、张宏林烈士改名宏林乡。1958年改为宏林公社。1965年以境内多为新垦地且有县林场,更名新林公社。1983年改新林乡,2001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蚕茧、水产品等。有建材、泵阀、钛白粉、钢窗、弹簧、化学、塑料、工艺服饰等厂。丰河等公路经此。(5)在四川省峨边彝族县中部。面积207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新林,人口270。以境内多森林,遂命名。1949年为联合乡,1958年更新林公社,1984年改新林乡,1992年置新林镇。有木材加工、鲜笋加工、发电、建筑、服务业等企业。产天麻、黄连等中药材。沙新公路、川南林业局林区公路经此。


猜你喜欢

  • 康郎山

    又名康山。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北鄱阳湖中。《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康郎山 “在县西北八十里鄱阳湖中。云康氏所居。又名抗浪山,谓能抗风涛也”。《明一统志》 卷50饶州府: 康郎山 “国初大兵与陈友

  • 排略铺

    在今贵州台江县东北。《清一统志·镇远府》 “宛溪铺”条下: 又有 “排略铺” 等,“皆台拱同知管理”。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13台拱同知:“排略寨在城西 (按,应为北) 十五里,为厅境咽喉。雍正十

  • 峙头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埭头。明洪武二十年(1387) 置巡司于此,后废。《明通鉴》: 嘉靖四十二年 (1563) 二月,“福建兴化府倭结寨于峙头,与都指挥欧阳深相距,久之不出”,即此。清时为峙头镇。即今福

  • 思安县

    ①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苍梧县、广东封开县境。后属苍梧郡。齐以后废。②北魏置,属广化郡。治所在今甘肃徽县东南。隋大业初省入河池县。③北周改重阳县置,为南襄阳郡治。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隋开皇

  • 汀漳道

    1914年由西路道改置,属福建省。治龙岩县(今福建龙岩市)。辖境约当今福建宁化、明溪、清流、连城、漳平、华安、长泰、龙海以西地区。1928年废。1914年6月由西路道改名,治龙岩县(今福建龙岩市)。属

  • 水牛山

    又称太白山。俗称卧牛山。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海拔92米。南面有洞,洞口右侧石壁有北齐时摩崖石刻,五十二字,字径20厘米。山上原有北齐文殊般若经碑,碑高2米,宽0.68米,厚0.14米。碑额左右分

  • 团山

    ①亦名独山。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方舆纪要》卷17永宁县:团山在“县西北十五里。巍然独立。本名独山,县之主山也”。②在今河北行唐县北。《方舆纪要》卷14行唐县:团山在“县北五十里。以山形团耸而名”。

  • 扪天岭

    在今甘肃永靖县西。《十六国春秋辑补》卷86西秦录:东晋隆安四年(400),“乾归将叛谋泄,利鹿孤遣弟吐雷屯于扪天岭”,即此。古山名。在今甘肃省永靖县西。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南凉秃发利鹿孤遣其弟吐雷

  • 四川

    ①地区名。北宋初将五代后蜀故地分设西川、峡两路, 约当今大渡河以东北和陕西汉中地区。咸平四年(1001)分为益州(后改成都府)、利州、梓州(后改潼川府)、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 一

  • 忽剌秃失图

    辽、金北境边堡。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乌尔札河上游南乌尔再和苏台。《圣武亲征录》: “塔塔儿部长蔑里真笑里徒背金主约,金主遣丞相完颜襄帅兵逐塔塔儿北走。上闻之,遂起兵自斡难河迎讨之,……与战纳剌秃失图、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