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文州

文州

①北周明帝二年(558)置,治所在葭芦郡(或名芦北郡,今甘肃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武德初复置文州,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五里白水江南岸)。天宝元年(742)改为阴平郡,乾元元年(758)复改文州,建中三年(782)移治今文县。辖境相当今甘肃文县一带。宋端平后乱废。元复置,属图沙玛路。明洪武四年(1371)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岩陡谷深,径路悬绝,有阴平道,为入蜀捷径。

②隋大业十二年(606)置,治所在延川县(今陕西延川县)。唐武德二年(619)改置基州。

③唐武德三年(620)于鲁邱堡置文州及药城县(治所在今安徽亳州市东南)。四年(621)文州废为文城县。

④五代梁开平初改成州置,治所在同谷县(今甘肃成县)。后唐同光初复改为成州。

⑤北宋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思阳县(在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盘阳)。大观元年(1107)废为绥南砦。南宋绍兴四年(1134)复置文州。元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十二年(1379)废。


(1)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建昌县(隋改长松县,今文县西南)。隋大业初废。唐初复置,移治曲水县(今文县西南,建中中移治今文县)。辖区约当今甘肃省文县一带。属剑南道。北宋属利州路,南宋末废。元复置,以州治曲水县省入,属宣政院辖地脱思麻宣慰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县。地处陇、蜀之间,为由陇入蜀捷径。(2)北宋崇宁五年(1106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北。大观元年(1107年)废为绥南寨。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复置,辖今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一带。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废。


猜你喜欢

  • 三城

    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资治通鉴》:东晋咸和九年(334),“长安人陈良夫奔黑羌,与北羌王薄句大等侵扰北地、冯翊,章武王斌、乐安王韬合击,破之。斌等收军还三城”。即此。《魏书·地形志》徧城郡广武县:“有

  • 夷望山

    在今湖南桃源县西南一百二十里沅江中水心崖。《水经·沅水注》:“沅南县西有夷望山,孤竦中流,浮险四绝。昔有蛮民避寇居之,故谓之夷望也。”

  • 文昌县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平昌县置,属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文昌县西北。《寰宇记》卷169文昌县:“取偃武修文之意。”北宋改属琼州。元属乾宁军民安抚司,至顺二年(1331)移治北山都(今文昌县)。明属琼州

  • 驾鹤山

    即今广西柳州市东南隅隔江驾鹤山。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古之州治在浔水南山石间,今徙其水北。……驾鹤山壮耸环立,古州治负焉。”

  • 赵家圩

    一作赵家围。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府新建县: 黄家渡在 “府东三十里,…… 《舆程记》: 自黄家渡东四十里为赵家圩”。又作赵家围。在今江西省新建县东北。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白马强镇监军司

    亦名娄博贝监军司。西夏置,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东北巴彦吉兰太苏木吉兰泰盐池附近。一说在今陕西定边县。元废。

  • 湖白城

    在今安徽和县南。《宋书·沈攸之传》:泰始二年 (466),孙冲之等据赭圻,“大破贼于赭圻城外,追奔至姥山,分遣水军乘势进讨,又破其水军,拔湖白二城”。

  • 永安城

    ①唐置,属巂州。在今四川越西县南。《新唐书·地理志》:达仕城“西南经菁口百二十里至永安城,城当滇笮要冲”。②即今北京市昌平县城。《方舆纪要》卷11:“明景泰初筑永安城,徙长陵、献陵、景陵三卫于城内。三

  • 白马村

    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三里。《辽史·圣宗纪》:统和七年(989)五月,“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即此。在今北京市延庆县北3里。《辽史·圣宗纪》:辽统和七年(989年),圣宗“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即此。其地

  • 胥浦塘

    在今上海市金山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胥浦塘 “相传子胥所凿,其源自长泖而东,会诸泾港之水,北流会于潢潦泾”。今西南接浙江嘉善县上海塘,东北流入掘石港,仅十余里长,已不能直入潢潦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