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拜寺口双塔

拜寺口双塔

在今宁夏贺兰县西北九十里贺兰山拜寺口北岗上。建于西夏时期。两塔东西对峙,相距80米,均为砖砌空心八角檐式塔,高40余米。东塔十三层,自二层以上每层每面影塑两个彩绘兽面,兽面之间彩绘日、月、云图案,造型瘦削。西塔十四层,外形比东塔粗壮,自二层以上各层每面正中有浅佛龛,龛内有影塑彩绘罗汉像和护法神像。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北贺兰山拜寺口内,与贺兰县交界处。两塔东西相对,相距100余米。东塔砖筑八角十三层,高约34米。塔身作密檐式,除第一层较高外,第二层以上檐与檐之间的高度骤然缩短,第十三层之上,置上仰莲瓣形刹座,上承托相轮。檐下每面有两个砖雕兽面,怒目圆睁,十分威猛。塔室为圆形,向南一面辟券门。塔内采用厚壁空心式木板楼层结构,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西塔砖筑十三层,外形和高度与东塔相似,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塔身檐下每面正中有一浅龛,龛内塑一佛像,或坐或站,形态各异。龛左右饰以兽头,口含串珠。每层塔棱转折处,塑有佛像一尊,使塔壁面充满神秘庄严色彩。两塔之间,原建有佛寺,已废,塔和寺始建年代未见记载,但公元16世纪的宁夏地方志中引有安塞王朱秩炅的诗句:“文殊有殿存遗址,拜寺无僧话旧游。”1986年维修时于天宫中发现了绢画等文物,证实塔和寺始建于西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时礼山

    即今广东雷州市东南仕礼岭。《舆地纪胜》卷118雷州:时礼山“在海康县东南八十里。四望之最高者也”。《清一统志·雷州府》:时礼山,“《旧志》谓之时礼岭。周五里。岩穴深邃。上有泉,岁旱祷雨于此”。

  • 沙州

    ①十六国前凉张骏十二年(335)置,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市西)。《元和志》卷40:沙州“盖因鸣沙山为名”。辖境相当今甘肃安西县以西,新疆吐鲁番以东地。不久废。②十六国西秦置,治所在乐都县(今青海乐

  • 三齐

    古地区名。《史记·田儋列传》 载:秦亡,项羽分齐国故地为三国,立齐王田市为胶东王,都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田都为齐王,都临淄(今淄博市东北旧临淄);田安为济北王,都博阳(今泰安市东南),称为三齐。

  • 杏山城

    一名杏山堡。即今辽宁凌海市西南杏山乡。《清一统志·锦州府一》:杏山“在锦县西南四十里。旧有杏山驿。本朝崇德七年取明杏山城,毁平之”。

  • 高陂村

    即今广东大埔县南高陂镇。明嘉靖四十一年 (1562) 移乌槎巡司于此。

  • 南丹州

    北宋开宝七年 (974) 置,为羁縻州,属宜州。治所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北月里乡东北巴峨村。大观元年 (1107) 改为观州,四年 (1110) 复为南丹州。元至元十三年 (1276) 升为南丹州溪峒安抚

  • 乳溪

    一名临溪水。在今安徽绩溪县西北。《元和志》 卷28绩溪县: “此县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 《方舆纪要》 卷28绩溪县 “绩溪” 条下: 乳溪“出县北十里大坑之凹,为临溪上游。其流清浅屈曲,经县东

  • 泥溪城

    在今江西新干县南,临江。《陈书·周文育传》: 南朝梁末,广州刺史萧勃举兵,别将欧阳頠“退入泥溪,作城自守”。即此。《寰宇记》 卷109吉州新淦县: 泥溪城 “在县南四十里”。

  • 淖毛湖

    即今新疆伊吾县东北淖毛湖乡。清光绪《哈密直隶厅乡土志》: “沁城东去百余里名东山,皆回部缠种居于此。又东去四站名淖光湖,是回部畜牧大草厂。”

  • 石门汛

    清置,在今广东遂溪县东三十里石门港西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