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旗山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南。东北距广州市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抱旗山在“府 (今广州市) 西南四十里。以形似名,为郡之前案,江水环达,上有古烽堠,其南为南山峡,屹立江滨”。
在今广东南海市东南。东北距广州市四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抱旗山在“府 (今广州市) 西南四十里。以形似名,为郡之前案,江水环达,上有古烽堠,其南为南山峡,屹立江滨”。
即慧山泉。在今江苏无锡市西惠山白石坞下。唐张又新《煎茶水记》:“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
即景亳。商三亳之一。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孟子·滕文公下》:“汤居亳,与葛为邻。”《太平御览》卷155引《帝王世纪》:“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地。”商“三亳”之一。又作蒙亳、景亳。在今河南省商丘
即今江西高安县西南五十里太阳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4:高安县南有太阳墟。
即和县猿人遗址。在今安徽和县西北陶店乡南汪家山北坡龙潭洞。1980年在此发现旧石器时代完好的猿人遗址,有猿人头盖骨一具,上臼齿四颗,左下颌骨一个,并发现粗陋的角器、骨器和火烧过的骨头、灰烬等遗迹。
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象州置,属广西两江道。治所在阳寿县 (今广西象州县)。辖境相当今广西象州、来宾、武宣等县地。大德后复降为象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象州置,治阳寿县(今广西象州县)
一作呕夷川。其说不一:《周礼·职方》并州:“其川虖沱、呕夷”。郑玄注谓即祁夷水,当今山西广灵、河北蔚县等县境的桑干河支流壶流河。《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则以为是滱水,即今河北中部大清河支流唐河。
即今山东枣庄市。原属峄县。附近多煤矿。1946年设枣庄市。1948年将陶庄矿区并入,改设枣庄办事处。1950年撤销枣庄办事处,并入峄县。1960年复改枣庄市,因驻地枣庄为名。
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北大岘山。《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北魏元澄统军“寇东关、大岘、淮陵、九山……魏人拔关要、颍川、大岘三城”。在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北大岘山上。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北魏元
西魏恭帝二年(555)置,属和仁郡。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东北九十里。以平井盐井为名。北周废。
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沅江中。《方舆纪要》 卷81沅陵县 “沅江” 条下: 雷洄滩 “以江流触石,其声如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