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匡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后徙襄陵,改为襄邑县。
秦置,属砀郡。治所在今河南睢县西三十里匡城乡。后徙襄陵,改为襄邑县。
唐南诏置,治所在通海城 (即今云南通海县)。辖境约当今云南通海县以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大部及越南部分地区。宋大理废。南诏置,治通海城(今云南通海县附近)。宋大理时改置秀山郡。蒙
五代闽龙启元年(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感德场置,属长乐府。治所即今福建宁德市。《福建通纪·地理志》:“取名合宁川、感德二处也。”宋属福州。元改属福宁州。明初属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复属福宁州。
在今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西七十五里。宋置零溪砦。明置零溪巡司。在湖南省慈利县东南部。面积155.7平方千米。人口3.3万。镇人民政府驻零溪,人口3470。镇因河名。1950年属慈利县第二区。1956
即今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西二十里鱼市镇。《方舆纪要》 卷81沅州西一百二十里有 “鲇鱼站堡”。
明置,属迁安县。为长城关口之一。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冷口村东。《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河流口关 “冷口东第一关口也。嘉靖三十六年蒙古把都儿入犯,陷河流口,寻去。即此”。
辽开泰三年 (1014) 以女直户置,属西北路招讨司。治所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鄂尔浑河上游东古城。元张德辉 《纪行》 载和林城之北、吾误竭脑儿西有一辽代小故城,应即招州。辽开泰三年(1014年)以女真户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呼玛县南三卡乡红星村。后废。
①在今甘肃武山县西。源出岷县东城儿峪,东北流经武山县西入渭水。《方舆纪要》卷59宁远县:山丹水“亦来自岷州,流经县西十五里山丹铺,因名”。②亦作删丹河。黑河支流。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北、山丹县西。《清一统
清光绪三十四年 (1908) 拟设,属兴东道。治所在托罗山 (今黑龙江萝北县北兴东镇)。1912年改置萝北设治局。1916年改为萝北县。
1940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沂水、莒县二县边境析置,治杨家城子 (今山东沂水县东北杨家城子)。1949年改名莒沂县。旧县名。山东抗日根据地设。1943年3月由莒县西北部及沂水东部析置莒沂联合办事处。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