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窑支线
从山西忻县(今忻州市)经河边村(今定襄县东北河边镇)至甲子湾,再至窑头煤矿。全长61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4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今称忻河线。
从山西忻县(今忻州市)经河边村(今定襄县东北河边镇)至甲子湾,再至窑头煤矿。全长61公里。为同蒲铁路支线。1934年动工修筑,次年建成。今称忻河线。
即今云南云龙县北七里诺邓。《清一统志 ·大理府》: 诺邓盐井 “在云龙州东北四十五里。明置盐课大使于此”。
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宋史·蛮夷传四》: 元丰四年 (1081),讨晏州乞弟,林广 “帅兵深入,会大雨雪,浃旬始次老人山,山形剑立。度黑崖,至鸦飞不到山”。即此。
①本名礓诈砦。北宋元丰五年(1082)改为安疆砦,属庆州。在今甘肃华池县东北。②北宋崇宁二年(1103)改当标城置,属河州。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东南。宣和元年(1119)改属乐州。后废。
北宋天圣元年(1023)改通利军置,治所在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明道中复为通利军。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利军置,治黎阳县(今河南浚县东北)。明道中复为通利军。
即巫县城。在今四川巫山县。《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三国志·蜀书·霍弋传》 裴注引《襄阳记》:西晋泰始四年(268)
又名石膏山。即今山东青州市西南二十五里玲珑山。清魏名世有《游北峰山记》石刻。
即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鹿港镇。原名鹿仔港,日本占领期间于1897年改名鹿港。清有县丞驻此。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鹿港镇。在台湾省彰化县鹿港溪口北岸。旧名鹿仔港。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改名鹿港。
在今广东五华县西北华城镇南。《方舆纪要》卷103长乐县:兴宁驿在“县城南一里”。
即今广东新会市东礼乐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新会县东有“礼乐”。
古国名。故地或以为在今缅甸勃固附近。为古代从中国南部至印度半岛的海上交通线所经。《汉书·地理志》:“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