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王国
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王国置,都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景帝四年(前153)徙庐江王为衡山王。武帝元狩初,衡山国除,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
西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分淮南王国置,都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南)。景帝四年(前153)徙庐江王为衡山王。武帝元狩初,衡山国除,以旧名改衡山王国为庐江郡。
源出今陕西洛南县北,南流入洛水。《清史稿·地理志》 商州洛南县:洛水“又东径城北,合石门川”。
在今河南郾城县东。《三国志·魏书·文帝纪》:黄初六年(225)三月,“行幸召陵,通讨虏渠”。即此。
即宣武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北幕府山侧。《宋书· 范晔传》: 元嘉二十二年 (445),衡阳王义季为南兖州刺史,“上于武帐冈祖道”。即此。宋 《景定建康志》 卷17 “武帐冈” 条引 《宫苑记》:
即上桑植长官司。元置,治所疑在今湖南桑植县西南上洞街。
即今辽宁葫芦岛市北沙锅屯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锦县图:西北有沙锅屯。产煤。清末开采。
在今四川阆中市东北二十里。唐初尝为阆中县治,亦谓之张仪城。《方舆纪要》卷68阆中县:“明洪武七年徙县治于府治西南。其故城谓之白沙镇,亦曰白沙坝。”
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三十里孟海乡。《寰宇记》 卷13定陶县: 孟海城,“ (隋) 孟海公陷曹州筑此南北二城”。
即今广西北海市。旧属合浦县。清光绪二年(1876),中英不平等的《烟台条约》开作商埠。为滇、桂货物输出之口。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四十里。《方舆纪要》卷81溆浦县: 渡满山 “岩峦层叠,势如波浪”。
在今浙江金华县东北四十六里孝顺镇。《方舆纪要》卷93金华县:孝顺驿,“元置,为东出义乌之通道。今驿废,亦曰孝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