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平阳

平阳

①古尧都。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十八里金殿镇。春秋时为晋大夫羊舌氏邑。晋顷公十二年(前514)置平阳县。《史记·五帝本纪》 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于《诗》为唐国。”《汉书·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注引应劭曰:“尧都也,在平河之阳。”

②春秋秦国都。在今陕西宝鸡县东三十里阳平镇附近。《史记·秦本纪》:宁公二年(前714),“徙居平阳”。即此。德公元年(前677),始徙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

③春秋时鲁邑。即今山东新泰市。《春秋》:宣公八年(前601),“城平阳”,即此。西汉置东平阳县。

④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六月,“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杜注:“东郡燕县东北有平阳亭。”

⑤即今河北阜平县东平阳镇。1943年10月,日军“扫荡”队荒井大队五百多人,以平阳为中心,对四周四五十里以内的一百多个大小村庄进行残酷“清剿”,用枪杀、火烧、刀刺、活埋等各种残忍手段,杀死群众六千余人,制造了著名的“平阳惨案”。

⑥即今广西来宾县西平阳镇。清乾隆八年(1743)置巡司于此。


(1)古邑名。(1)在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因在平水之阳得名。相传尧都于此。春秋时为晋羊舌氏邑。战国初为韩国都城。(2)春秋鲁邑。即今山东省新泰市。《春秋》宣公八年(前601年):“城平阳。”即此。(3)春秋鲁邑。即今山东省邹城市。《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盟于平阳。”即此。(4)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年):“卫侯饮孔悝酒于平阳。”即此。(2)春秋秦国都。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阳平。《史记·秦本纪》:“秦宁公二年(前714年),徙居平阳……秦德公元年(前677年),徙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南)。”


猜你喜欢

  • 介亭

    ①北宋熙宁中建,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凤凰山上。苏轼有《登介亭饯杨次公》诗。②在今山东胶州市西南七十里。《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黔陬县:“故介国也。”《续汉书·郡国志》:黔陬侯国“有介亭”。

  • 甲南市

    即王家渡。今湖南炎陵县西南二十五里王家渡镇。

  • 峙滩镇

    即今江西浮梁县北五十里峙滩乡。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14: 浮梁县北有乞儿滩汛。民国《江西分县新图》: 浮梁县东北有侈滩。

  • 拒艾山

    在今山东胶南市西。《水经·胶水注》:拒艾水“出(黔陬)县西南拒艾山”。清光绪《山东通志》卷27谓即铁橛山。一说即艾山。

  • 秀山县

    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属黔彭厅。治所即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十五里三合乡(三合场)。《清一统志·酉阳直隶州》:高秀山“在县西南……县以此名”。乾隆元年(1736)属酉阳直隶州,次年移治今秀

  • 油溪场

    即今四川江津市西南长江北岸油溪镇。清光绪 《江津县志》 卷2: 油溪场 “距城四十里”。

  • 曲池水

    一作曲水池。在今湖北省钟祥市东郊。《舆地纪胜》卷84郢州:曲池水,“梁太清四载,邵陵王纶为富水郡太守,雅好宾客,乐于诗酒,每慕王右军兰亭流觞曲水之兴,故效焉”。

  • 鹿角沱镇

    即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东南鹿角乡 (鹿角场)。清光绪 《彭水县志》 卷4: 鹿角故砦 “在县南九十里鹿角沱”。

  • 麻山

    又名巴山。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南。《晋书·杜预传》: 太康元年 (280),遣将率奇兵八百夜渡袭乐乡,“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清一统志·荆州府》:巴山 “一名麻山”。即“巴山(1)”。

  • 梧州路

    元至元十六年 (1279) 改梧州置,属广西道。治所在苍梧县 (今广西梧州市)。辖境相当今广西梧州市及苍梧县地。明洪武元年 (1368) 改为梧州府。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梧州置,治苍梧县(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