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梁山
亦名平梁城山。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二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8保宁府:平梁山“上平四围石壁如城。宋末尝徙巴州治于此”。《元史·宪宗纪》:九年(1259),“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即此。
亦名平梁城山。在今四川巴中市西二十五里。《明一统志》卷68保宁府:平梁山“上平四围石壁如城。宋末尝徙巴州治于此”。《元史·宪宗纪》:九年(1259),“曳剌秃鲁雄攻巴州平梁山”。即此。
五代唐庄宗陵。原名雍陵。五代晋改名。在今河南新安县北。《旧五代史·晋书·高祖纪》:天福二年(937)春正月,“诏曰:‘唐庄宗陵名与国讳同,宜改为伊陵’”。
北宋元丰五年(1082)置,属乐共城。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永宁河西岸江门镇。《舆地纪胜》卷153泸州:纳溪水“至江门砦,有横石中流,束水如门,故谓之江门”。《宋史·林广传》:元丰间讨乞弟,“分兵绕帽溪,掩
①北周置,治所在固始县 (今河南固始县东北七十里)。辖境相当今河南固始、商城、淮滨一带地。后废。②唐武德元年 (618) 改翼城郡置,治所在翼城县 (今山西翼城县)。辖境相当今山西翼城、绛县等县地。二
辽置,属奉圣州。治所在今河北赤城县北云州乡。金属德兴府。蒙古中统四年 (1263)为云州治,至元二年 (1265) 废。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 复置,移治龙门镇 (今赤城县西南龙关镇)。明初废。
又名景山。在今河北迁西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7迁安县: “景山在县西北一百二十里。高八里。旧有二名: 南曰明山,北曰阴山。《郡志》: 山北为鹿儿岭,滦阳驿置于此。岭东为三屯镇城。嘉靖初,帅臣马永建
在今江苏靖江市西南四十五里太和镇村。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靖江县:四墩子镇“在城西南四十二里”。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水经·鲍丘水注》: 庚水 (今河) “又径徐无县故城东, ……其水又西南与周卢溪水合,水出徐无山,东南流注庚水”。
即踟山。 在今安徽巢湖市南三十七里。《左传》: 昭公五年 (前537),“楚子遂观兵于坻箕之山”。《元丰九域志》 卷5: 巢县 “有坻箕山”。古山名。又名踟蹰山。在今安徽省巢湖市南,北
西晋置,属巴西郡。治所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一百里岐坪镇。南朝宋废。
在今广西资源县西南。旧属兴安县,清置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桂林府一》:社水巡司“在兴安县西北一百里。向驻六峒,本朝乾隆六年移驻社水”。古水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西北。清乾隆六年(1741年)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