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巴山

巴山

①又名临川山。即今江西崇仁县西南相山。为崇仁、乐安二县界山。《寰宇记》卷110抚州崇仁县:临川山“在县南六十一里。旧名巴山,天宝六年敕改为临川山”。《明一统志》卷54抚州府:巴山“有栾巴祠,故名。唐改曰临川山。宋邑宰孙懋避栾仙讳,又改曰相山。相传巴山有四仙,曰梅、栾、邓、叶。梅即汉梅福。栾即栾巴,隐此山。邓、叶俱南城人”。清光绪《江西通志》卷52抚州府:相山“有汉豫章太守栾巴治妖于此, 邑人以其名名山。唐天宝六载改曰临川山,以其为临水所自出也。宋绍兴中,县令孙懋避巴讳, 以巴尝迁沛相,改今名”。

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晋书·杜预传》:太康元年(280)伐吴,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寰宇记》卷146松滋县:巴山“《左氏传》巴人伐楚。《荆南志》云:“巴人复遁而归,因有巴复村在山北,因曰巴山。”

③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七十里巴山村附近。唐杜佑《通典·州郡部》 巴山县:“今县北有山,曲折似巴字,因以为名。”

④在今湖北巴东县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4归州:巴山“在巴东,县治所依”。《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巴山“一峰矗起,下分三冈,形如金字。一名金字山”。山产茶。

⑤在今广东电白县境。《寰宇记》卷161茂名县:“废南巴县在县东一百里。……取县东一百里南巴山为名。”《舆地纪胜》卷117高州:巴山,“《方舆记》云:在电白县”。

⑥即今四川重庆市内之枇杷山。清乾隆《巴县志》卷1:巴山“在城内。郡城坐山。……沿山为城,环江为池,人烟㕓市,傍壑凌霄,有千佛崖、滴珠泉、七星坎、洪崖洞”。《清史稿·地理志》 巴县:“城内巴山,县以此名。”

⑦即今四川重庆市西北北碚镇西北缙云山。《舆地纪胜》卷157重庆府:巴山“在巴县西南一百三十里。又名缙云山”。

⑧即巴岭山。又名大巴山。在今陕西南郑县南。


(1)古山名。又称麻山。在今湖北省松滋市西南。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杜预伐吴,遣周旨渡江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即此。(2)大巴山的简称。


猜你喜欢

  • 南湾岭

    在今浙江玉环县楚门镇西北。《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 南湾岭在 “楚门所西北。有高山万仞,环列海滨,松林如织,鸟道纡回。嘉靖三十九年,戚继光追破倭贼于此”。

  • 不思忒

    即今阿富汗西北部布斯特。《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 有“不思忒”。

  • 泖港

    又名汆来庙。即今江苏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金山县东北有 “大泖港”。

  • 巾山

    在今广东南雄县北。《舆地纪胜》卷93南雄州:巾山“在州北。州之主山也”。《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巾山“在府北三十里。郡治主山也。端正如中,凌江水绕其南。巾山之东为威凤冈,高耸轩举,形如翥凤”

  • 济浊馆

    唐安西都护府属地。在今新疆柯坪县东。《新唐书· 地理志》 引贾耽 《四夷路程》: “自拨换、碎叶西南渡浑河,百八十里有济浊馆,故和平铺也。”

  • 金津

    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南。为古黄河渡。《魏书·太祖纪》: 登国六年 (391) 十一月,大破卫辰子直力鞮军于铁岐山南,“戊子,自五原金津南渡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南古黄河上。《魏书·太祖纪》:

  • 诏虞水

    一作春河。即今河南潢川县东春河。《水经·淮水注》:诏虞水“出南山,东北流,径诏虞亭东,而北入淠水(今白露河)”。

  • 盘龙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益州。治所在灌口镇 (今四川都江堰市)。明曹学佺 《蜀中名胜记》卷6灌县: “李膺记云: 山土色黄,盘回有龙形,故曰盘龙。” 寻改为灌宁县。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

  • 汉塘

    即今浙江嘉兴市至平湖市之嘉兴塘。亦名平湖塘。《新唐书·地理志》 苏州海盐县:“西北六十里有汉塘,大和七年开。”

  • 大宁镇

    ①北宋置,属获嘉县。在今河南获嘉县境。②金置,属建安县。即今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北古城。《金史·地理志》建安县:“镇一,大宁。”即此。明昌四年(1193)升置秀岩县。(1)古镇名。金置,在今辽宁省岫岩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