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驿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巴中驿“在县东八十里。《志》云: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鸟道崎岖,行者苦之。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 巴、巫二郡之民,始免疲困”。
在今四川巫山县东月池乡南小桥。《方舆纪要》卷69巫山县:巴中驿“在县东八十里。《志》云:巫山陆路至巴东百八十里,鸟道崎岖,行者苦之。万历三年改小桥公馆建巴中驿, 巴、巫二郡之民,始免疲困”。
在今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西北一百七十余里之典角。为阿里去克什米尔、拉达克交通要道所经之地。民国 《西康西藏详图》 作碟穆绰克。
①北周保定元年(561)置,为平羌郡治。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元和志》卷31平羌县:“因境内平羌水为名。”隋开皇三年(583)改为峨眉县。②隋开皇四年(584)置,属嘉州。治所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六十里。
唐西南地区乌蛮国六部的总称。即越析诏(在今云南宾川县)、浪穹诏(在今洱源县)、邆赕诏(在今洱源县东南邓川)、施浪诏(在今洱源县东)、蒙巂诏、蒙舍诏(二诏俱在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北境)。“诏”意即王。蒙
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商城县:五水关河在“县西南十里。其源为考溪十八道,河出铜井山,旋转迂回,西南流为五水,入光山县界,合泊陂河而入淮”。
①十六国时建,在今陕西户县南草堂营村。宋敏求 《长安志》: 草堂禅寺 “在御宿川圭峰下。本姚兴草堂逍遥园,鸠摩罗什译经是园”。其后鸠摩罗什葬此,并建舍利塔。②即梵安寺。在今四川成都市西南五里。《清一统
①东魏置,为神武郡治。治所在今山西山阴县东南。后废。②北齐置,为神武郡治。治所在今山西神池县东北。后为太平郡治。北周改属广安郡。隋属马邑郡。唐初废。辽复置,为武州治。移治今山西神池县。金废。古县名。(
即今江苏泰兴市西北四十里口岸镇。旧名柴墟镇。宋时泰兴县尝徙治于此。明改口岸镇,置巡司于此。在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西南部。面积70平方千米。人口6.6万。镇人民政府驻口岸,人口1.4万。原名柴墟,明代因为
在今四川简阳市西。《舆地纪胜》卷145简州:平泉井“在平泉县。市民日汲于此者五百家,不随所汲多寡为之增损,县因得名”。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置,属广西庆远府。治所在穹来捧喇轸村 (今贵州荔波县东南时来旧县村)。后改属河池州。清顺治十七年 (1660) 徙方村埲峨岭 (今荔波县西北方村)。雍正十年 (1732)改
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岸蒂普。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13伊犁西路: 特布克 “在图斯库勒东岸支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