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峡山

峡山

①在今山东昌邑市南九十里,接安丘市界。《方舆纪要》 卷 36 昌邑县 “霍侯山” 条下:“又南五十里峡山,状如伏虎,俯临潍水,为邑之胜。”

②又名观峡、观亭山、中宿峡、飞来峡。在今广东清远市东北。《舆地纪胜》 卷89广州: 峡山 “在清远县东三十里。崇山峻峭,如擘太华,中通江流。广庆寺居峡山之中”。《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清远县: 峡山“县东三十里。一名中宿峡。崇山挺峙,中通江流。《旧记》: 黄帝二庶子,曰禺阳、曰禺号,南采阮俞之竹,为黄钟之管。今山上小竹,节间长九寸,圆径三分,疑此山即阮俞也。亦曰禺山,亦曰二禺。有两峰,穹窿对峙,东隘江流,故曰峡山。道家以为第十九福地,有和光洞,甚深窈。又有幖幡岭,在山顶”。

③在今广东德庆县西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01德庆州: 峡山 “高百丈,周九十里。南北岸对峙甚隘,江水中流。春夏多雨,则水竣急,舟不能行”。

④在今广西灌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107灌阳县: 峡山在 “县北五里。夹江峙岸,高耸蔽日,形似三峡”。


猜你喜欢

  • 乞烈迷

    亦作乞烈宾、吉里迷。分布于今俄罗斯哈巴罗夫边疆区东北黑龙江下游一带。明《寰宇通志》卷131《开元新志》女直志:“乞烈迷有四种:曰囊家儿、福里期、兀剌、纳衣。”《元史·兵志一》:中统四年(1263)十一

  • 兰仓江

    即今云南西部之澜沧江。汉至南朝称兰仓水。《后汉书·西南夷传》:“始通博南山,度兰仓水,行者苦之。”

  • 会盐营

    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置,属建昌道。驻盐源县(今四川盐源县东卫城镇)。有游击驻防。后废。

  • 清流驿

    北宋置,属宁化县。即今福建清流县治。元符元年 (1098) 于此置清流县。北宋置,在今福建省清流县。后废。

  • 多鼐站

    又作多耐。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置,在今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巴彦查干乡太和村。《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条下:“托温珲站,又七十五里至多鼐站。”

  • 五部岭

    在今浙江仙居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2仙居县:五部岭在“县东南百五十里,与黄岩县接界”。

  • 大栅城

    一名大栅坞。即今河南荥阳市。《水经·济水注》:“索水又北,径大栅城东。晋荥阳民张卓、董迈等遭荒,鸠聚流杂堡固,名为大栅坞。至太平真君八年,豫州刺史崔白自虎牢移州治此,又东开广旧城,创制改筑焉。”太和十

  • 观国山

    在今浙江余杭市西。《方舆纪要》卷90余杭县:观国山“在县(今余杭镇)西北十五里。相传宋建炎中兀术入寇,乡民相率拒之于此”。

  • 米川县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河州。治所在今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西黄河南岸。《寰宇记》卷155廓州米川县:“因米川水为名。”永徽六年(655)移于河北,属廓州。在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后入吐蕃。古县名。

  • 南午岭

    在今浙江东阳市南。《方舆纪要》 卷93东阳县: 南午岭在 “县南十里,温、处、台、闽取途处也。嘉靖三十三年,倭贼自仙居来犯,官军御却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