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台 (臺)
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岳台在城西九里。魏时筑此台遥事霍山神。宋太祖建隆三年临幸岳台习骑射。”唐时为天文测景地之一。《新唐书· 天文志》: “太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地,设水准绳墨植表而以引度之,……浚仪岳台,晷尺五寸三分。” 即此。
故址在今河南开封市西。《方舆纪要》 卷47开封府祥符县: “岳台在城西九里。魏时筑此台遥事霍山神。宋太祖建隆三年临幸岳台习骑射。”唐时为天文测景地之一。《新唐书· 天文志》: “太史监南宫说择河南平地,设水准绳墨植表而以引度之,……浚仪岳台,晷尺五寸三分。” 即此。
原名灵岩院。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八十里天岩山北麓天岩村。创建于金正隆三年 (1158)。元、明、清屡有修葺。主体建筑南殿名文殊殿,为金代遗松。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内置一大佛坛,坛上塑文殊、胁侍、天王等
在今河南新蔡县北。《方舆纪要》卷50新蔡县“澺水”条下:“又县北四十里有延河,亦自汝阳县(今汝南县)境流入界,又东北至项城县,入于颍河。不通舟楫。”古称区水、洧水、清水等。《元和郡县志》:“西魏置延州
在今河北霸州市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中亭河“在霸州南。一名新挑河。又名栲栳圈河。旧有古河,上自莲花台,下达台山,绵亘数十里,岁久淤塞。明嘉靖二十四年,副使陆坤循故道修浚,后复淤。本朝康熙三十八年
即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亦名瓜州。在长江中。《新唐书·五行志三》:开元十二年(724)“润州大风自东北,海涛没瓜步”。《资治通鉴》:唐至德二年(757),李成式、李铣讨永王璘,“铣兵数千,军于扬子,成
即邹山。又名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二十里。《续汉书·郡国志》 鲁国驺县下刘昭注: “有驺山,高五里,秦始皇刻石焉。”
①北周天和五年(570)置,属陇州。治所在汧阳县(今陕西千阳县西北四十里)。辖境相当今陕西千阳县地。寻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陇州置,治所在汧源县(今陕西陇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千水流域及甘肃华亭县
又称飞龙白塔。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建于清乾隆时期,系小乘佛教建筑,砖石结构,为八角金刚宝座塔,由大小九塔组成。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6.29米;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 9.
在今新疆乌什县西南巴什阿克玛村。《清一统志·乌什》:巴什雅克玛“在乌什城西南九十里,逾托什干河至其地”。
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天柱千户所置,属湖广靖州。治所即今贵州天柱县。崇祯十年(1637)迁治龙塘(今天柱县东十里社学乡田心寨),改名龙塘县。后仍还故治,复名天柱县。清雍正五年(1727)改属贵州
①即今四川双流县东南华阳镇。清嘉庆《华阳县志》卷6:中兴场在“治东南三十五里”。1951年华阳县曾徙治于此。②即今四川璧山县南中兴乡。清同治《璧山县志》卷1:中兴场在“县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