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岐山

岐山

①在今山西孝义市西。《尚书·禹贡》:“治梁及岐。”《方舆纪要》卷42以为即孝义县境内之狐岐山。一说在今陕西岐山县。

②一名石桥岩。在今安徽休宁县西,西接黟县界。齐云山主要山峰之一。《方舆胜览》卷16徽州:岐山“在休宁县西六十里,有石室、石桥,垂瀑百仞。乾元中,有道士龚栖霞隐此”。

③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宋郭功父有《岐山仙亭岩十咏》。《清一统志·漳州府》 引《府志》:岐山“由文山逾溪以北,曰鹤鸣山,亦名石壁山,其下为云洞。又北而岐者为岐山,二峰连峙,延袤十里许,秀耸龙江之上,岩壑奇胜。又有千人洞,洞口狭而暗,中甚宽朗,容千人。唐黄巢之乱, 民多避难于此”。

④在今浙江鄞县西。《方舆纪要》卷92宁波府鄞县:岐山“在府西三十里,亦曰旗山。宋建炎中,金人犯境,张俊尝屯兵于此”。

⑤在今新疆巴楚县东。《新唐书·地理志》引贾耽《四夷路程》:“渡赤河,经岐山。”

⑥亦名天柱山。俗称箭括岭。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七十里,山有两岐,故名。《尚书·禹贡》:“导汧及岐。”《诗经·大雅·皇矣》:“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即此。


(1)古山名。又作旗山。在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西岐阳乡境。宋建炎中,金人犯境,陈俊屯兵守此。(2)今山名。在陕西省西部。包括东崛山、西崛山、崛山梁及岐山,其主体部分岐山在岐山、麟游二县交界处。为六盘山余脉东支千山向南突出部分。相传周初有凤鸣于此,故名凤凰堆。因山状如柱,又称天柱山。《孟子·梁惠王下》:“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即其地。秦汉以前,为华山以西七名山之一。大部海拔800~1400 米,主峰东崛山海拔 1674 米。处关中平原北缘,山势北侧平缓,南侧陡峻。产多种中药材。(3)集镇名。(1)在山东省平邑县西北部。属仲村镇。人口 2200。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据传元建村,初名高家庄,后因受水灾迁于现址岐山脚下,更今名。产小麦、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花生、黄烟、苹果、金银花等。矿产有石灰石、煤、耐火材料坩子土。有煤矿及建筑、石灰、挂毯、砖瓦等企业。新枣公路纵贯境内。(2)在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中北部。属岐山街道办事处。人口3.84万。为原岐山镇人民政府驻地。主产稻、蔬菜。特产月浦狮头鹅。有电力、化学感光材料、氧气、化纤、食品加工、化工、竹器等厂。潮汕公路经此。梅溪终年通航。古迹有旌节坊、升平人瑞坊等。


猜你喜欢

  • 书堂山

    ①有二,均在今江西境。一在宜春市西南,一在万载县西。《寰宇记》卷109袁州宜春县:书堂山“在州西南三十里,唐卢肇读书于此。按万载西八十里亦有书堂山,习凿齿避地处”。《方舆纪要》卷87袁州府万载县“汤周

  • 谢保堡

    明置,属宁夏前卫。即今宁夏贺兰县习冈镇。《方舆纪要》 卷62宁夏镇: 谢保堡 “在镇北十五里。自堡而北,又有张亮、李信、丁义、周澄凡四堡”。1941年于此置贺兰县。

  • 盏西练

    在今云南盈江县东北盏西乡。清光绪二十年 (1894) 允英人在盏西、蛮允两路通商。光绪 《腾越厅志稿》 卷3: 盏西练 “十二寨。上半练东至芭蕉岭,南至滥泥箐,西至野人山,北至猛崩隘; 下半练东南至大

  • 泄溪

    浦阳江支流。即今浙江诸暨市西五泄江。《水经·渐江水注》: 浦阳江 “东径诸暨县,与泄溪合,溪广数丈,中道有两高山夹溪”。《隋书·地理志》: 会稽郡诸暨县 “有泄溪”。均此。

  • 火山

    ①在今山西河曲县南六十五里。《寰宇记》卷50:“火山军在岚州火山之下,皇朝平晋后置,控临边境,仍以火山为名。火山在军东四十里。”《辽史·景宗本纪》:辽乾亨元年(979),“太保矧思与宋兵战于火山,败之

  • 蒲昌海

    又名盐泽、泑泽。即今新疆若羌县东北罗布泊。《汉书·西域传》: “其河有两原: 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古湖

  • 乌苏哩江

    古名阿里门江、阿速江。又作乌子江、戊子江。即今黑龙江省东南与俄罗斯交界之乌苏里江,为黑龙江支流。《清一统志·吉林一》:乌苏哩江“在宁古塔城东一千余里。源出锡赫特山,北流会诸河为一,又北受兴凯湖流出之松

  • 关东

    ①秦、汉、唐等定都今陕西的王朝,称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为关东。《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六年(前211)“秋,使者从关东夜过华阴平舒道,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为吾遗滈池君’”。②旧指今河北山海关以东之

  • 逍遥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永暑礁西南约24海里。1947年公布名称为逍遥暗沙。

  • 筐儿港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北运河东岸。清雍正九年 (1731) 设把总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