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桑侯国
东汉建武二年(26)改山桑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三国魏复为山桑县。
东汉改山桑县置,治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坛城镇。属汝南郡。三国魏复为县。
东汉建武二年(26)改山桑县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三国魏复为山桑县。
东汉改山桑县置,治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坛城镇。属汝南郡。三国魏复为县。
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方舆纪要》 卷92黄岩县: 青湖在 “县西三十里。相传湖底有窍,深不可测”。
即今陕西户县西祖庵镇。清属盩厔县,乾隆十年 (1745) 移县丞驻此。民国时改为县佐。在陕西省户县西部偏北。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祖庵,人口2960。初以姓氏名刘蒋村,后因处甘河
一作蒲山国。汉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属西域都护府。都城在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东汉时为于阗国所并。西域城国名。汉时王治皮山城(今新疆皮山县东南)。属西域都护。东汉以后役属于阗。
亦作上甲郡。南朝梁置,治所在上甲县(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夹河镇)。北周辖境相当今陕西洵阳、白河二县及湖北郧西县部分地。隋开皇初废。即“上甲郡”。
在今西藏丁青县境。为藏北三十九族中之二族。分上刚噶鲁族、下刚噶鲁族。清《西藏图考》卷5:“上刚噶鲁族百户一员,住牧吉楚地方。下刚噶鲁族百长一员,住牧吉楚地方。”
即今河南林州西南淅河北岸合涧镇。民国《林县志》卷1《乡镇》:“合涧村,距城三十里。市集南滨淅水。”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置,属安溪县。在福建安溪县西北。寻废。在今福建省安溪县西北崇山间。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建石城,并发泉州卫千户一员戍守。后废。
一名黄榆关。明置,即今山西和顺县东六十里马岭关。《方舆纪要》 卷43和顺县: 黄榆岭关在 “县东八十里太行山顶,路通直隶邢台县。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
即今广东兴宁市东南二十里兴宁江右岸泥陂镇。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兴宁县图: 县东南有坭陂墟。
隋开皇十年(590)置,属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大业初属九真郡。唐武德五年(622)为积州治。贞观年间属爱州。唐末废。古县名。隋开皇十年(590年)置,治今越南清化省清化东北。属九真郡。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