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屈子祠

屈子祠

又称屈原庙或汨罗庙。旧在汨罗江北。晋王嘉 《拾遗记》 称,屈原死后 “楚人为之立祠,汉末犹在”。《水经·湘水注》: “汨水又西为屈潭,即汨罗渊也。屈原怀沙自沈于此,故渊以屈为名。……渊北有屈原庙,庙前有碑。又有汉南太守程坚碑,寄在原庙。” 清乾隆二十一年 (1756) 移建于今汨罗市西北十五里玉笥山上,即今址。


在湖南省汨罗市郊玉笥山上。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建。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建于此。现存建筑有正屋三进,中、后两进之间有过亭,前、后、左、右两侧有天井。单层单檐,砖木结构。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楚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大诗人,写有《离骚》等著名诗篇。秦兵攻破楚国郢都后,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自己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自尽。距玉笥山东北5千米的烈女岭上,至今还保存着屈原的墓葬。屈子祠附近有骚坛、濯缨桥、桃花洞、独醒亭、望爷墩、绣花墩、寿星台、剪刀池等古迹。屈原纪念馆设此。每逢端午都举办大型活动纪念屈原,国内外游人云集,盛况空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屈 子 祠


猜你喜欢

  • 旧考城镇

    即今河南民权县东北四十三里北关镇。明正统二年(1437)至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为考城县治。民国初设考城县佐于此。

  • 报国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辽代创建。明初塌毁,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报国慈仁寺。现寺内存有明成化二年御制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制重修报国寺诗碑。

  • 宁陵县

    ①西汉置,属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宁陵县东南。东汉属梁国。南朝宋属谯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亳州。大业初属梁郡。唐属宋州。北宋属应天府。金属归德府,大定二十二年(1182)徙治今宁陵县。

  • 新镇县

    ①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智州。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河静以南。贞观元年 (627) 废。②1914年改保定县置,属直隶津海道。治所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新镇。1949年废入文安县。旧县名。1914年改

  • 府门驿

    ①明置,在今广西桂平县城南。《方舆纪要》 卷108浔州府桂平县: 府门驿 “在城南。《舆程记》: 自府门驿历大藤峡水口,共九十里至牛屎湾堡……又自府门驿而西四十里为淹冲堡”。②在今广西梧州市城西南。《

  • 庆元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置,二十一年(1284)后属江浙行省。治所在鄞县(今浙江宁波市)。辖境相当今浙江宁波、鄞县、慈溪、奉化、象山等市县及舟山群岛。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为明州府。

  • 唐栖

    又作塘栖。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清乾隆 《杭州府志》 卷6: “曰唐栖者,故老相传有唐人栖止于此,故名。” 光绪 《唐栖志》 卷1: “唐栖以官道所由,风帆梭织,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得少休;自嘉、秀

  • 温汤盐井

    在今四川开县东北温泉镇。《新唐书·地理志》: 万岁县 “有盐” 指此。《方舆纪要》 卷69开县: “三潮溪在县东北五十里温汤井侧。《志》云: 井有三水: 曰杉木、曰柏木、曰龙马,皆开煎盐课。”

  • 通天岩

    ①在今江西赣州市西北水西乡通天岩村石壁塘。《舆地纪胜》 卷32赣州: 通天岩 “有广福院。院后嵌石如房。有石穴,上彻山顶。王奇诗曰,地静无尘到,天高有穴通。元祐中,郡人阳行先栖遁岩中。岩下有赵清献公题

  • 青雀山

    即鸟鼠山。在今甘肃渭源县西南十五里。《元和志》 卷39渭州渭源县: “鸟鼠山,今名青雀山,在县 (旧治) 西七十六里。渭水所出,凡有三源并下。其同穴鸟如家雀,色小青; 其鼠如家鼠,色小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