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堡
在今湖南蓝山县西一里。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在今湖南蓝山县西一里。明置巡司于此。后废。
即今福建闽侯县东南南屿镇东六十份洲。清雍正十二年(1734)移五县寨巡司治此。
即巫县城。在今四川巫山县。《水经·江水注》:“江水又东径巫县故城南,县故楚之巫郡也。秦省郡,立县以隶南郡。吴孙休分为建平郡,治巫城。”《三国志·蜀书·霍弋传》 裴注引《襄阳记》:西晋泰始四年(268)
在今湖北通城县东。《方舆纪要》 卷76通城县: 新安港“在县东二十里。出黄龙山,东北流。县东三十里之鲤鱼港,东十里之东港,俱汇流于此,而入隽水”。
在今贵州麻江县西北。《清一统志·都匀府》: 新牌寨 “在清平县东。《黔记》: 县南门官道十六里,至杨义、新牌等砦,其左有养古、六洞等砦”。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德州。治所在今山东陵县北三十二里赵宅乡。大业初属平原郡。唐属德州。北宋景祐元年 (1034) 移治长河镇 (今德州市)。蒙古宪宗三年 (1253) 升为陵州。古县名。隋
秦置,属东郡。治所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十五里。《元和志》 卷8: “以地多酸枣,其仁入药用,故名。” 汉属陈留郡。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属东郡,移治今延津县北十五里。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
在今山西阳城县南。1942—1945年晋冀鲁豫边区置阳南县治此。
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一面坡镇。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长寿县西南有一面坡。设巡司于此。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8:东清铁路有一面坡站。
南朝梁置,为静州及梁寿、静慰二郡治。治所即今广西昭平县。隋大业初属始安郡。唐武德四年(621)为静州治。贞观八年(634)为富州治。天宝初为开江郡治,乾元初复为富州治。北宋属昭州,宣和六年(1124)
即今湖南衡南县 (衡阳市) 东南四十四里茶市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泉溪市” 条下:“又茶皂市,在 (清泉) 县东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