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乌蒙城
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小乌蒙“在府北七十里。四围皆山中平地,夷人于此耕种,号杰纪”。
在今云南昭通市北七十里。《明一统志》卷72乌蒙军民府:小乌蒙“在府北七十里。四围皆山中平地,夷人于此耕种,号杰纪”。
西汉置,属高密国。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东南二十里。东汉永平初废。永初元年 (107) 复置,属北海国。西晋属城阳郡。南朝宋属高密郡。北魏为平昌郡治。隋大业初省入安丘县。唐武德二年 (619)复置,属潍州
在今山西盂县北。《方舆纪要》卷40盂县“牧马水”条下:“龙化河在县北四十五里,一名兴龙泉。北流至榆枣关口,入于滹沱。”
主要在今河北磁县西观台镇、邯郸市峰峰区南彭城镇、临水镇。宋、金、元时为北方著名窑场,地属磁州,因以为名。观台镇西北西岭一带之窑场,主要是宋代窑址,彭城镇、临水镇主要是元代窑址。所产陶瓷有化妆白瓷、黑釉
在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因形似,故名。清时汉满八旗官兵,每演炮于此。
在今河南孟县西南。《后汉书·孝灵帝纪》:中平五年(188)二月,“黄巾余贼郭太等起于西河白波谷,寇太原、河东”。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南永固。东汉中平五年(188年),郭大领导的一支黄巾军以此为根据地,并
又名山神庙。在今辽宁北宁市城西三里山坡上。是医巫闾山的山神庙。《清一统志·锦州府》载:北镇庙“在广宁县西医巫闾山之阳,去山五里余,距城三里余。舜封医巫闾山以镇幽州,《周礼·夏官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
亦名金钱圩、惠民圩、化成圩。在今安徽宣州市西北。三国吴赤乌二年 (239) 筑,历经修建。至清代圩周一百二十余里,溉田二十余万亩。又称金钱圩、惠民圩、化成圩。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筑,在今安徽省宣
亦作大姑夹河。即今山东莱阳、烟台市境之大姑夹河。源出莱阳市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东麓,东北流经栖霞县东,北流至烟台市西入海。《清一统志·登州府》:大姑河“发源莱阳县东北四十里三螺山之东麓,北流经福山县(今福
即今新疆墨玉县西南扎瓦乡。《清一统志·和阗》:皂洼勒台“又名哈喇哈什台,和阗底台西七十里”。
即今江苏靖江市东北季市镇。清时有巡检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