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利县
北周改安育县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五代唐长兴三年 (932) 东移二百余里,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境。元至元七年 (1270) 省入阶州。
古县名。北周以安育县改名,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为武都郡治。隋、唐为武州治。安史乱后地废入吐蕃。大中时复置,景福后属阶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阶州。
北周改安育县置,为武都郡治。治所在今甘肃武都县。五代唐长兴三年 (932) 东移二百余里,在今甘肃康县西北境。元至元七年 (1270) 省入阶州。
古县名。北周以安育县改名,治今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东南,为武都郡治。隋、唐为武州治。安史乱后地废入吐蕃。大中时复置,景福后属阶州。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省入阶州。
明洪武六年 (1373) 分保宁县置,属威州。治所在今四川理县东北七十里薛城镇。清雍正五年(1727) 废威州入保县,移县治故威州城 (今四川汶川县),属茂州。嘉庆六年 (1801) 废。古县名。明洪
即今广东乳源瑶族自治县南之南水。《方舆纪要》 卷102乳源县: 洲头水 “在县城南。源出双峰山,东北流入曲江县境,注于浈水”。
原名大麻川。在今甘肃白银市平川区东南共和乡。北宋崇宁二年(1103)建怀戎堡。明成化十年(1474)改建打剌赤堡。集镇名。在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东部、屈吴山北麓。共和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4800。汉、
五代周显德三年 (956) 改临汝县为镇,属梁县。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面积124.6平方千米。人口8万。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人口9600。唐为临汝县治,五代周显德三年
本曹国。都城在瑟底痕城(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西北伊什特汉)。唐为西曹。《新唐书·西域传》:西曹“武德中入朝。天宝元年,王哥逻仆罗遣使者献方物。诏封怀德王”。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铺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平乐府信都厅: “南: 铺门墟有讯。”
隋开皇七年 (587) 改阳平县置,为显州治。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比阳县。古县名。隋开皇七年(587年)改阳平县置,治今河南省泌阳县,属显州。大业二年(606年)改名比阳县。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市荣乡境。《方舆纪要》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 渥洼池 “在蛮部中,产良马。其前后之田,皆膏腴也”。
古为射阳县治。即今江苏宝应县东北六十二里射阳镇。
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南通济桥附近。《方舆纪要》卷93金华县:双溪驿,“五代时钱氏置金华驿,宋元因之,明朝改为双溪马驿”。清时与双溪水驿并为双溪水马驿,雍正二年(1724)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