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禁山
又名铜塘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封禁山在 “府东南八十五里。一名铜塘山。险塞危峻,为郡之要害。中产铜铁。景泰中,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剽掠永丰,知县邓显追捕遇害,久之患始平。自是严冶禁,设隘戍守。《志》 云,山绵亘广远,东接福建浦城县,东有铜孛山,为封禁之要口。南连福建崇安县,北通永丰县。其西南为择子岭,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向为奸宄啸聚之地。其中林篁丛杂,溪港连延,旧制以其险峻难通,宜于封禁,因名。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不果,自是垂为永制”。
又名铜塘山。在今江西上饶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85广信府上饶县: 封禁山在 “府东南八十五里。一名铜塘山。险塞危峻,为郡之要害。中产铜铁。景泰中,福建沙县寇邓茂七盗冶铜铁,剽掠永丰,知县邓显追捕遇害,久之患始平。自是严冶禁,设隘戍守。《志》 云,山绵亘广远,东接福建浦城县,东有铜孛山,为封禁之要口。南连福建崇安县,北通永丰县。其西南为择子岭,与高洲铁山一带相接,向为奸宄啸聚之地。其中林篁丛杂,溪港连延,旧制以其险峻难通,宜于封禁,因名。万历三十年尝复议开采,不果,自是垂为永制”。
在今新疆皮山县东南。《清一统志·叶尔羌》: 和什山 “在叶尔羌东南,奇勒扬山东北,叶什勒河发源东麓”。
亦名穹布丁青、霍尔丁青。即今西藏丁青县。藏语意为大台地、上广。原为三十九族首邑。西藏地方政府设丁青宗。1960年与色扎、尺犊两宗合并设丁青县,驻加莫塘。1916年置,治今西藏自治区丁青县甲木塘。196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置,属威楚路。治所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南郊的大寨。明初废。洪武三十五年 (1402) 复置威远御夷州,属云南布政司。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威远厅。元至元十二年(
在今湖南衡阳市南岳区北部,祝融峰东南。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作“石囷峰”。《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六合县 “河子沟” 条下: “沟北又有岳子河。《志》 云,兀术屯瓜步时,岳飞遣子云凿此河袭之,因名。俗呼为鸭子河。”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南,将军澳屿北约一里。清高拱乾 《台湾府志》 卷1: 狗沙屿 “鱼名狗沙,此屿最多,故名”。
清改南丹卫置,属广西提督。都司驻上林县三里(今广西上林县东北六十里三里镇),并分驻州同。乾隆三年(1738)改设县丞。后废。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东北三里镇。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思恩参将驻守于
即堰头镇。即今山东济南市北洛口镇。《清一统志·济南府三》:堰头镇“在历城县东北二十里。亦曰下泺堰,亦曰泺口。即泺水入大清河处,筑堰以分其流”。即“堰头镇”。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乳山市西北育黎镇。东汉废。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西北海滨。属东莱郡。东汉省。
亦作树冈镇。即今河南通许县西二十五里竖冈乡。 《方舆纪要》 卷47通许县 “鷟冈” 条下:“县境又有吴召冈、李大冈、青冈、竖冈、硃砂冈、子冈、 七里等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