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寻甸府

寻甸府

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仁德府置寻甸军民府,属云南布政司。治所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东三里中古城。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寻甸军民府:“蛮名新丁,又名寻甸部,讹为仁地,又为仁德部。蒙氏因名寻甸,段氏因名仁德。元初立万户,后改为府。”辖境约当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地。成化十二年(1476)改寻甸府。嘉靖七年(1528)迁治今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清康熙八年(1669)降为州。


明初改仁德府置,治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中古城。嘉靖年间移治今仁德镇。辖境相当今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清康熙八年(1669年)降为寻甸州。


猜你喜欢

  • 即时来。 春秋郑邑。 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厘城。《左传》: 隐公十一年 (前712), “公会郑伯于”。《春秋》 作时来。《公羊传》 作祁黎。

  • 浦江县

    五代梁开平四年 (910) 吴越改浦阳县置,属婺州。治所即今浙江浦江县。元属婺州路。明、清属金华府。民国初属浙江金华道。1927年直属浙江省。在浙江省中部、浦阳江上游。属金华市。面积899.6平方千米

  • 杨滩堡

    即今安徽广德县西南杨滩乡。《清一统志·广德州》:陈阳镇“在州西南六十五里杨滩堡。旧有巡司。本朝乾隆三十五年裁”。

  • 罗肥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罗州。治所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北。六年 (623) 属南石州。贞观元年 (627) 废入石龙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西北。属罗州。后属南石州。贞

  • 左翼左旗

    ①又称西路左翼左旗。清顺治十二年(1655)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②又称东路左翼左旗。清康熙四十年(170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巴颜

  • 九冲营

    明置,在今广西昭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九冲营“其地倚山为险,瑶僮常屯聚于此。万历中,设营戍守”。

  • 思麻山

    在今湖南吉首市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 思麻山 “两山夹立相向,水流为思麻溪”。

  • 汪吉地

    又作汪吉河。在今蒙古国后杭爱省翁金河沿岸。元太宗置冬季行宫于此。《元史·宪宗纪》:宪宗三年(1253)冬十二月,“帝驻跸汪吉地”。《史集》(汉译本第2卷)载忽必烈合罕亲征阿里不哥,取哈剌和林后回师,于

  • 鲜卑

    东胡的一支。秦汉时,游牧于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及洮儿河之间。附于匈奴。北匈奴西迁后,进入匈奴故地,并其余众,势力渐盛。《后汉书·鲜卑传》: “鲜卑者,亦东胡之支也,别依鲜卑山,故因号焉。”东汉桓帝时,首

  • 上白沙场

    亦名白沙场。即今四川合江县西北白沙镇。民国《合江县志》卷1:上白沙场“距城三十里。旧称白沙镇,在大江北岸。居民三百余家,贸易以米、豆为大宗,谷米多运销朱家沱,豆类多运销贡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