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王国
东汉延光元年(122)改乐成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的一部分地。三国魏改为安平郡。西晋复为安平国,辖境缩小。太康五年(284)改为长乐国。
东汉延光元年(122)改乐成国置,治所在信都县(今河北冀州市)。辖境相当今河北冀州、安平、饶阳、深州、武邑、衡水、枣强、新河、南宫等县市及武强、广宗县的一部分地。三国魏改为安平郡。西晋复为安平国,辖境缩小。太康五年(284)改为长乐国。
亦作拉里拉。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北。《清太宗实录》 卷51: 崇德五年 (1640),萨穆什喀等讨索伦部博穆博果尔之乱,“乃令梅勒章京承政伊孙率每旗章京一员,每牛录下兵二人,往喇里阐地方”。即此。
明永乐五年 (1407) 改建兴府置,属交趾布政司。治所在懿安县 (今越南北部河南宁省懿安)。辖境相当今越南河山平省南部及河南宁省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地入安南。
一名牛戍驿。即今河南夏邑县西北牛王堌村。明嘉靖《夏邑县志》卷1《集店》:“牛王堌集,县西北五十里。”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元代黄河北岸的险工。在今山东曹县西白茅集一带。据《元史·顺帝纪》 载:至正三年(1343)五月,“河决白茅口”。四年(1344)五月,“大霖雨,黄河溢,平地水二丈,决白茅堤、金堤”。至正十一年(135
在今福建永春县西北一都乡。清雍正十二年(1734) 设巡司于此。
即今安徽芜湖县西北四十里,漳河北岸石硊镇,南接南陵县界。《晋书·桓彝传》:苏峻之乱,“乃遣将军朱绰讨贼别帅于芜湖,破之。彝寻出石硊”,即此。
1914年由原口北道的张北、沽源、多伦及原归绥道的丰镇、凉城、兴和、陶林合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域。治张北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约当今内蒙古卓资、凉城以东,多伦、沽源(今属河北)以西,察哈尔右翼中旗、商
曹操邺都北城北部正中的大殿。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北。晋左思《魏都赋》曰:“造文昌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规。”《水经·浊漳水注》:“魏武封于邺,为北宫,宫有文昌殿。”
亦作泰屿镇。即今福建福鼎县东南秦屿镇。明设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