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远文庙
在今湖南宁远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明、清两代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时建。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泮池等。主体建筑盖黄色琉璃瓦。建筑雄伟,雕刻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在今湖南宁远县城西南隅。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明、清两代重建。现存建筑为清同治十二年(1873)至光绪八年(1882)时建。文庙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戟门、棂星门、东西廊庑和泮池等。主体建筑盖黄色琉璃瓦。建筑雄伟,雕刻精美,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金置,属黄县。在今山东龙口市东南。明于此置巡司。古镇名。金置,在今山东省龙口市南、龙口港东岸。《金史·地理志》登州黄县有马停镇,即此。明设巡检司于此,属黄县。
唐天宝二年 (743) 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崇阳县西南四十里。后属鄂州。五代吴顺义七年 (927) 改为崇阳县,徙治今崇阳县。南唐又改为唐年县。北宋开宝八年 (975) 又改为崇阳县。古县名。唐
在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中部、灞河东北岸。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5.7万。镇人民政府驻灞桥街,人口1.5万。镇以灞桥得名。地处西安东大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在今灞河东岸上、下桥子口建霸桥。隋开皇三年
在今宁夏石嘴山市附近。明嘉靖《宁夏新志》卷1:打硙口“在平虏城西北。沿山诸口,虽通虏骑, 尚有险可凭,北则惟打硙,南则惟赤木,旷衍无碍”。《方舆纪要》卷62平罗所:打硙口在“所北四十里,在镇远关内。为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岸巴鲁蒙河口。公元1411年 (明永乐九年) 曾遣使至中国建立友好关系。《瀛涯胜览》 和 《西洋番国志》 有专条记述。《明史·外国列传》 作阿鲁。
即今四川仁寿县西北七十里清水乡。清光绪 《补纂仁寿县志》 卷1: 东北顺河乡五甲有清水铺。
亦曰句骊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寰宇记》 卷89润州丹徒县: 高骊山 “在县西南七十里。《梁武帝舆驾东行记》 云: 自覆船山、酒罂山南次高骊山。传云昔高骊国女来此,东海神乘船致酒,礼聘之,女不肯,海
又名隆矶、龙眼矶。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宋史·地理志》 蕲州:“景定元年移治龙矶。”《方舆纪要》卷76蕲州“麒麟山”条下:“《宋志》:景定中移州治龙矶。矶盖在州西一里,亦曰隆矶,以隆然耸峙于江
西魏大统中置,治所在卢氏县(今河南卢氏县)。隋开皇初改为虢州。
①在今陕西汉中市西北。《方舆纪要》卷56褒城县:鸡翁山,“《志》云:山有石峰临黑龙江, 突起如鸡冠状”。②在今贵州凤冈县东南三十里。《清一统志·石阡府》:鸡翁山“唐鸡翁县在其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