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军
唐、五代方镇名。唐景福元年(892)升宣歙观察使为宁国军节度使,治所在宣州(治今安徽宣州市)。领宣、歙、池三州。天复三年(903)废。五代吴复置。北宋初废。
唐景福元年(892年)升宣歙团练使置,治宣城县(今安徽宣城市)。天复三年(903年)废。五代吴复置,北宋初废。
唐、五代方镇名。唐景福元年(892)升宣歙观察使为宁国军节度使,治所在宣州(治今安徽宣州市)。领宣、歙、池三州。天复三年(903)废。五代吴复置。北宋初废。
唐景福元年(892年)升宣歙团练使置,治宣城县(今安徽宣城市)。天复三年(903年)废。五代吴复置,北宋初废。
唐仪凤二年 (677) 置,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府。治所在今贵州习水县西南赤水河西。后废。
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竹里山间。《资治通鉴》:东晋隆安元年(397), 王恭举兵京口,“王国宝惶惧, 不知所为,遣数百人戍竹里”, 即此。在今江苏省句容市北、长江南岸。东晋隆安元年(397年),王国宝
在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贺县图:东北有大发汛。
即今安徽六安市。唐之盛唐县治此。《旧唐书·地理志》 寿州盛唐县: “神龙元年复为霍山。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仍移治于驺虞城。”即今安徽省六安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移盛唐县治此。
北魏置,为析阳郡治。治所即今河南西峡县。西魏废帝时改为中乡县。古县名。北魏孝文帝置,治今河南省西峡县。为析阳郡治。西魏废帝改为中乡县。
又作纳吉铺。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二十三年(1390)改为安庄卫。又称纳吉铺。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置,即今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属镇宁府。洪武二十三年设
在今广西来宾县南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05象州:石牙山“在来宾县南乡。平地有二石,峭拔宛如象牙”。
明置,属感恩县。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感城镇。
清雍正三年(1725)置,即今海南省屯昌县治。1948年于此置新民县。1952年改名屯昌县。
曾名旧江。在今上海市中部,为吴淞江下游故道。《方舆纪要》卷24苏州府嘉定县“蟠龙江”条下:“虬江南接中槎、下槎二浦,县境东南诸浦港多汇于此,南入吴淞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