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灵山
在今安徽歙县南二十五里。《晋书·孔愉传》:“惠帝末,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后忽舍去, 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寰宇记》卷104歙县有孔灵邨,“在县南二十五里”,孔愉“居止在此,谓之孔灵山,祀其上”,即此。
在今安徽歙县南二十五里。《晋书·孔愉传》:“惠帝末,东还会稽,入新安山中,改姓孙氏,以稼穑读书为务,信著乡里。后忽舍去, 皆谓为神人,而为之立祠。”《寰宇记》卷104歙县有孔灵邨,“在县南二十五里”,孔愉“居止在此,谓之孔灵山,祀其上”,即此。
即北硖山。即今安徽桐城县北六十里,与舒城县接界。《三国志·吴书·陆逊传》:黄武七年(228),曹休率众入皖,“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
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王建为五代前蜀皇帝,死后葬此,称为永陵。明天启《成都府志》卷3:王建墓“在大西门外。有二石幢。旁有太后墓冢。右为人马甚伟”。1942年发掘,为圆形墓冢,封土高15米,直径
西汉元封元年(前110)改轪侯国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三国魏属弋阳郡。西晋永嘉乱后,侨置于今湖北浠水县西南长江边,属西阳国。东晋属西阳郡。南朝宋孝建元年(454)改为孝宁县。古县名。(
即今吉林榆树市西南秀水镇。《清史稿·地理志》 榆树直隶厅:“登伊勒哲库即秀水甸子。”
即今黑龙江呼兰县东北石人镇。民国《呼兰府志》卷1:“石人城子,(距)府九十里。”
即汉平昌故城。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魏书·地形志》平昌县:“有龙台山。上有井,云与荆水通。”《水经·潍水注》:“潍水又北径平昌县故城东,荆水注之。水出县南荆山阜,东北流径平昌县故城东。汉文帝封齐悼惠肥
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1944—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民国张维 《甘肃省县总分图》 武都县图,东有岸门口镇。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54永寿县:吕公渠“在县(今永平乡)北五里。邑无井泉,难于远汲,宋吕大防为令,行近境,得泉二,欲导之入城,而地势高下有差,乃用考工置水法准之,旬日间疏为渠,至今赖焉”
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五十二里丹江西岸。清咸丰《淅川厅志》卷1:白亭街“旧四大镇之一。今有小集”。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兴宁镇。南宋绍定初于此置兴宁县。1914年改名资兴县,皆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