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整铺
即今广东四会市北九十里威整镇。清时有把总驻防。
即今广东四会市北九十里威整镇。清时有把总驻防。
即今福建连城县西南新泉乡。1931—1934年中央革命根据地置新泉县治此。
即灵渠。在今广西兴安县西,为沟通湘江与漓江之运河。《寰宇记》 卷162兴安县: “秦凿渠在县南二十里。本漓水自柘山之阴西北流,至县西南合零渠。五里始分为二水。昔秦命御史监禄自零陵凿渠至桂林。”
东魏武定七年(549)置,为武陵郡治。治所在今江苏赣榆县南约五十里。隋初废。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为侯国,后改县,属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温县东北二十里北平皋村。《汉书·地理志》 注引应劭曰:“以其在河之皋,处势平夷,故曰平皋。”东魏属武德郡。北齐废。古县名。本春秋晋邢丘
亦作都斤山、乌德犍山。即今蒙古国西南之杭爱山。《周书·突厥传》:“可汗恒处于都斤山,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古山名。见于《通典·边防》。又作都斤山(《隋书·北狄传》、《太平寰宇记》)、郁督军山(两
即今四川井研县、乐山市境之茫溪河,为岷江支流。《元丰九域志》卷7:应灵县“有应灵水”。《舆地纪胜》卷160荣州:应灵水“在(应灵)县北三里。其源出隆州,入嘉州四路江口合蜀江”。
唐置,治所在今新疆轮台县东北野云沟附近。贞元中属吐蕃,废。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东策达雅地区。属安西都护府。约贞元中废。
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阳城县西北十六里。《资治通鉴》:东晋义熙十二年(416),“丁零翟猛雀驱掠吏民,入白涧山为乱,魏内都大官河内张蒲与冀州刺史长孙道生讨之”。即此。古山名。又作白涧岭。在今山西省阳城县
在今福建惠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松洋山 “在县东南三十余里。高大甲于县境诸山,为一方巨镇。山北有洞,亦曰松洋洞,洞口仅容一人,中宽广容二三百人。宋元之季,民常避难于此”。
又作扎里噶珊。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索菲斯克东。清属宁古塔将军,后属三姓副都统。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乞几必儿以上有“渣里噶山”。光绪《吉林通志》卷17:混同江南岸,东至海滨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