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黄山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天黄山“旧属泷水县。《志》云,泷水县西界瑶山凡六十五,此其一也。永乐中,叛瑶归化,后复据险为乱。万历四年,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境内以宁”。
古山名。又称四凤冈。在今广东省罗定市西北。明为瑶族聚居地。
在今广东罗定市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天黄山“旧属泷水县。《志》云,泷水县西界瑶山凡六十五,此其一也。永乐中,叛瑶归化,后复据险为乱。万历四年,督臣凌云翼破其巢而殪之,境内以宁”。
古山名。又称四凤冈。在今广东省罗定市西北。明为瑶族聚居地。
商周古国, 姜姓。 在今山东莒县东北。 殷墟甲骨文中有 “在” ( 《甲骨文合集》 36956)、 “侯” ( 《甲骨文合集》 36416、36525)。商代铜器有“&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55),晋侯伐齐,“齐侯御诸平阴,堑防门而守之广里”。杜注:“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其城南有防,防有门,于门外作堑横行,广一里。”《水经·济水注》:“平阴
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属辽东郡。三国魏改名东沓
①东汉永平十七年(74)改天水郡置,治所在冀县(今甘肃甘谷县东)。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陇西、礼县以东,静宁、庄浪以西,黄河以南,嶓冢山以北地。三国魏复名天水郡。②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置,属南秦州
①一作“耿”。商代国都。《世本》:“祖乙迁于耿。”《史记·殷本纪》 作“邢”。其地主要有三说:(1)在今山西河津市东南。《帝王世纪》:“殷祖乙徙耿,为河所毁,今河东皮氏耿乡是也。”(2)在邢丘(今河南
即水磨川。即今甘肃永昌县、金昌市境之金川河。
湘江支流。亦曰浏水。在今湖南长沙市湘江以东浏阳、长沙二县市境内。《明一统志》 卷63长沙府: 浏阳水 “在府城北五里。源出大围山,有二源: 曰大溪,曰小溪。合流经浏阳县西,名渭水; 过县前,名浏水。西
即玛卜加喀巴普山。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清乾隆《西域同文志》卷20载:“西番(藏)语:玛卜置谓孔雀。雪山涧水下流,如出孔雀口,故名。”
即不屠何。在今辽宁锦州市西北。《管子·小匡》: “败胡、貉,破屠何。”
亦称左人城。在今河北唐县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北魏“五原降户鲜于修礼等帅北镇流民反于定州之左城”,即此。又作左人城。在今河北省唐县西。《资治通鉴》: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