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天梯山

天梯山

①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方舆纪要》卷101连山县:天梯山在“县北百五十里。高险无草木,行者难若升天”。《清一统志·连山厅》:天梯山“在厅(西)北五十里。高数百丈,周百里。山势高险,无草木,行者艰若登天,故名”。

②在今甘肃武威市南八十里中路乡境。《十六国春秋辑补》卷68前凉录:东晋太兴三年(320),“京兆人刘弘者,挟左道,客居天梯第五山,然灯悬镜于山穴中,为光明以眩惑百姓,受道者千余人”。《方舆纪要》卷63凉州卫:天梯山“山路崎岖,层折而上,因名”。在南麓,有北凉至清石窟造像。今仅存17窟。


古山名。在今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北冷龙岭。《晋书·吕光载记》:“著作郎段业以光未能扬清激浊,使贤愚殊贯,因疗疾于天梯山,作表志诗《九叹》、《七讽》十六篇以讽焉”;《魏书·崔浩传》:“自温圉河以西,至于姑臧城南,天梯山上冬有积雪,深一丈余,至春夏消液,下流成川,引以溉灌”,并即此。


猜你喜欢

  • 下蔡郡

    ①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置,属南兖州。治所在楼烦县(今安徽颍上县境)。辖境相当今安徽颍上、凤台、怀远等县地。北齐废。②东魏武定六年(548)改颍川郡置,属谯州。治所在黄城县(今安徽颍上县西南三十五里

  • 乌泉山

    一名乌石山。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 乌泉山在“县东南三十里。山色皆黑,山半出泉,伏地而流”。

  • 复 (復) 阳侯国

    西汉元康元年 (前65) 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二十二里固庙。《水经·淮水注》: “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 西晋废。

  • 孟村镇

    即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清置孟村巡司。1955年于此设孟村回族自治县。在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中部偏南。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2万,回族居半。镇人民政府驻孟村,人口1.4万,其中回族

  • 栖云 (雲) 山

    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北。即巨平山之北岭。《南史·明僧绍传》: 南朝宋升明中,“僧绍弟庆符为青州,僧绍随之郁洲,住弇榆山,栖云精舍,欣玩水石,竟不 一入州城”。《寰宇记》 卷22海州东海县: 栖云山,“

  • 绳水

    ① 《山海经·北山经》: “碣石之山,绳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此河即汉代滱水,绳水即《水经·圣水注》 中的圣水,上游为今北京市房山区大石河或小清河,下游在今河北安次县南合河,今堙。②一作渑水。即今

  • 新化府

    明永乐十一年 (1413) 置,治所在新化长官司 (今贵州锦屏县南新化乡)。领湖耳、亮寨、欧阳、新化、中林验洞、龙里六蛮夷长官司、赤溪湳洞长官司。宣德九年 (1434) 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

  • 卑南县

    清光绪十八年 (1892) 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东县。光绪二十一年 (1895) 被日本侵占。古旧县名。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改卑南厅置,治今台湾省台东县西北卑南乡。属台东州。1945年并入台

  • 西归水

    即今湖北省东北部之倒水。《宋书·夷蛮》:西阳有“西归水”。即此。

  • 小程番蛮夷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东北小程苑。明洪武六年(1373)改置小程番长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