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谷
①即大石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张耆传》:“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 自朔至者由土墱入。”
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丰州奏吐蕃万余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①即大石口。在今山西应县东南三十里大石口村。《宋史·张耆传》:“使自云、应、蔚至者由大石谷入, 自朔至者由土墱入。”
②在今内蒙古五原县境。《资治通鉴》:唐元和四年(809),“丰州奏吐蕃万余骑至大石谷,掠回鹘入贡还国者”。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四十四里陈店乡。1928年春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由湖北黄陂县木兰山转移到鄂豫边区,在新县柴山堡地区创建了鄂豫边区第一个革命根据地。第七军司令部即设在水口寺。
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资治通鉴》:隋开皇二年(582),“突厥又寇兰州,凉州总管贺娄子干败之于可洛峐”。胡三省注:“山无草木曰峐。”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所辖二十三卡伦之一。在今哈萨克斯坦东北塞米巴拉金斯克州东南斋桑泊东北。何秋涛 《朔方备乘》 卷10: 昌吉斯台喀伦 “西至那林一百十里,喀伦西有霭图拜山”。
原拟由湖南株洲至贵州贵阳,长约1000公里。1937年动工修建,1939年自株洲经湘潭修至蓝田 (今涟源)。长约175公里。因日本侵华战争形势恶化,旋即被拆毁。此路至1972年才全部修成。自湖南省株洲
①又称西路左翼左旗。清顺治十二年(1655)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扎布汗省桑特马尔嘎次。②又称东路左翼左旗。清康熙四十年(1701)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巴颜
隋末萧铣置,属沅陵郡。治所即今湖南泸溪县。唐属辰州。天宝间徙治今县西南二十里洗溪镇。南宋绍兴初复迁今泸溪县。元属辰州路。明属辰州府。清改泸溪县。隋大业末置,治今湖南省泸溪县西南。唐属辰州。南宋移治今泸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北。《战国策·秦策四》: 楚人黄歇说昭王曰: “王又举甲兵攻魏,……拔燕、酸枣、虚、桃人。”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
即今山东金乡县西北羊山镇。清咸丰十年(1860)捻军大败僧格林沁军于此。在今山东省金乡县西北。清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大败僧格林沁于此。
1913年析镇雄县北部置威信行政委员,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在今云南威信县北四十里旧城镇。民国 《云南威信地志资料》: “盖取国家宣威立信,与民更始之义,此命名之所由来也。” 1921年迁治今威信县城扎
一名花海子。在今甘肃玉门市北花海乡。为赤金河所汇。《清史稿·地理志》 玉门县:“阿拉克湖即延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