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埠市
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南三十八里大浦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大埠市“在衡山县西南八十里”。
即今湖南衡东县西南三十八里大浦镇。《清一统志·衡州府二》:大埠市“在衡山县西南八十里”。
明洪武五年(1372)改方番河中府安抚司置,属贵州卫。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南八里。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宣慰司。后属定番州。清乾隆间废。
①又名苦莱山、长城山。在今河南叶县北十里。《新唐书· 地理志》 汝州叶县: “有黄城山。” 《方舆纪要》 卷51 叶县: “ 《冢墓记》: 黄城山,即长沮、桀溺耦耕处。下有东流水,子路问津于此。”②在
①即今江苏吴江市南之烂溪塘水。《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吴江县: 烂溪 “在县西南四十里。北接莺脰湖,南受嘉兴、崇德、桐乡诸港之水,经湖州府之乌湖,分为东西二溪,流数里复合,引而东北,汇诸湖荡之水,俱
亦名鄂穆曲河。为澜沧江南源。即今青海杂多、囊谦二县境之解曲 《昂曲)。《清史稿·地理志》 西藏: 澜沧江有二源: “一源发于匝坐里冈城西北巴喇克拉丹苏克山,名鄂穆楚河,俱东南流,至匝坐里冈城东北察木多
亦名武亭川、杜水。即今陕西武功县西漆水河。自麟游县东南流至乾县和永寿县界,折而南流,至武功县西南入渭河。《水经·渭水注》:大横水即杜水,“南径美阳县之中亭川,注雍水,谓之中亭水”。
唐天祐二年 (905) 吴杨行密置,即今湖北大冶市。《寰宇记》 卷113大冶县: “大冶青山场院,主盐铁。” 北宋乾德五年 (967) 南唐升为大冶县。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本准噶尔守边鄂托克,乾隆十九年(1754),其宰桑玛木特被清军所俘而归降,遂安置其众于特斯鄂依浑,即以玛木特为总管。后移牧于拜达里克,设立一旗,仍置总管,不设札萨克。乾隆四十
在今河北任丘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3任丘县: 唐堤 “高阜绵延凡十余里,以障水患,盖亦以唐河而名”。又 《清一统志 · 河间府二》:唐堤 “自赵哥庄抵大务四十余里。宋县令唐介所筑”。
明置,在今贵州岑巩县北。《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 “盘山关在府城北。《志》 云,关倚城临水,一径盘回。”
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由永丰、龙冈两县合并改置,治所在旸霁(今江西宁都县西北旸霁)。以永丰、龙冈二县各取一字为名。同年12月废。旧县名。中央苏区江西省设。1934年10月由永丰、龙冈两县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