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城县

大城县

①东汉改大成县置,属朔方郡。治所当在今内蒙古杭锦旗东南古城梁村。东汉末废。

②五代周显德六年(959)改平舒县置,属霸州。治所在今河北大城县。清属顺天府。民国初属直隶津海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1)古县名。东汉改大成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东南古城梁。属朔方郡。东汉末废。(2)今县名。在河北省中部,东邻天津市。属廊坊市。面积904平方千米。人口45.6万。辖7镇、3乡。县人民政府驻平舒镇。秦属巨鹿郡。西汉于今县城置东平舒县,属幽州勃海郡。《水经注·浊漳水》:“代郡有平舒城,故加东。”北魏改平舒县,属瀛州章武郡。隋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瀛州。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更名大城县,属霸州。宋、元、明因之。清属顺天府。1914年属直隶省津海道,1928年直隶河北省。1938年属晋察冀边区。1949年属河北省天津专区,1958年并入任丘、静海县,1962年复置,属天津专区(1968年改地区)。1973年改属廊坊地区,1988年撤销廊坊地区,划归廊坊市。地处冀中平原,地势低平,河渠纵横。有子牙河、子牙新河、黑龙港河流经。属南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豆类。有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等工业。津保、廊大、文大等公路经此。古迹有龙冢古墓。


猜你喜欢

  • 舜源水

    在今湖南宁远县南六十里。《方舆纪要》卷81宁远县: 舜源水 “出九疑山中舜源峰,流至县东,西折而北,至道州城外,与沲水、潇水合,流至零陵入于湘”。

  • 佷山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为兴山县。后复为佷山县。隋开皇八年 (588) 改为长杨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

  • 天山榷场

    金置,属丰州。在今内蒙古四子王旗东北库伦图城卜子村古城。大定十八年(1178)改为天山县。并为净州治。

  • 即隞。一作囂。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古敖山上。《诗经·小雅·车攻》: “搏兽于敖。” 《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径敖山北,《诗》 所谓 ‘薄狩于敖’ 者也。其山上有城。”即“隞”。

  • 蓝桥镇

    唐置,属蓝田县。即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桥镇。《清一统志·西安府三》 引 《蓝田县志》: “世传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云英处。”

  • 一作防。西周封国。即今河南遂平县。春秋时灭于楚。《左传》: 昭公十三年 (前530),“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平王即位,既封陈、蔡,而皆复之”。西汉置吴房县。古国名。西周封国

  • 温泉州

    唐置,为羁縻州,属桂州都督府。治所在温泉县 (今广西宜州市东南六十里清潭村)。天宝元年 (742) 改为温泉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温泉州。北宋属宜州,南宋属庆远府。元废。唐置羁縻州,治温泉县(

  • 庙子角

    在今广东龙门县西南。清乾隆十九年(1754) 置巡司于此,并设千总驻防。后移于永清墟(今永汉镇)。在今广东省龙门县西南。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置巡检司于此。

  • 海界县

    唐贞观九年 (635) 置,属林州。寄治驩州之南境 (今越南义静省境)。后废。

  • 北石桥泉

    在今山东滕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石桥泉“旁有三里桥、大乌等泉,俱注于北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