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大共水

大共水

在今安徽祁门县东,阊江上游。宋淳熙《新安志》卷4祁门县《水源》:大共水“出大共山。南流八十里,溉田五顷三十亩。西南流百二十里入浮梁界”。《清一统志·徽州府一》:大共水“在祁门县东。源出大共山,南流合武亭水,径祁山麓,又南合赤溪、榔木岭诸水,又西径县西南十三里,为阊门滩,称路公溪。又西会卢溪、大北港、小北港诸水,入江西浮梁县界为昌江”。


猜你喜欢

  • 四望关

    在今四川乐山市南四十里五通桥。《清一统志·嘉定府》:四望关“在犍为县东北七十里。旧有四望溪口巡司。相近有永通盐课司”。民国时属犍为县,有县佐驻此。

  • 华阴山

    在今湖南临武县西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0临武县“罗城山”条下:华阴山“跨蓝山县界。高秀如华岳,因名”。

  • 平远县

    ①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由广东之程乡、兴宁,福建之武平、上杭,江西之安远等县地析置,属江西赣州府。治所在林子营(今广东平远县北仁居镇)。四十二年还闽、赣地,止以兴宁、程乡地置县,属潮州府。《方舆纪

  • 和硕特西前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和硕特部。驻牧地在今青海乌兰县东。后迁德令哈市东。《清史稿·地理志》 西前旗: “牧地在布喀河南岸。东至乌图起尔沙陀罗海,南至西拉库图尔、果库图尔、西至察罕乌苏呼鲁恭纳

  • 四渎

    对四条独流入海在大川江、河、淮、济的总称。唐徐坚《初学记》卷6引《穆天子传》曰:“河与江、淮、济三水为四渎。”《史记·殷本记》:“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西汉刘向《说苑

  • 雒阳西苑

    东汉雒阳苑囿。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后汉书· 顺帝纪》 载: 阳嘉元年(132),“是岁起西苑,修饰宫殿”。

  • 坡山

    亦作陂山。又作破山。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南隅。《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 “番山” 条: “《志》云,南海县治西南一里有破山,在阛阓中。高仅三四丈, 其阳有穗石洞, 旧传即五羊�ȳ

  • 牟山湖

    在今浙江余姚市西三十里。宋《嘉泰会稽志》卷10余姚县:牟山湖“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周三十里,东北有土门”。

  • 黄石山

    ①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1方城县 “七峰山” 条下: 黄石山 “亦奇胜”。《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黄石山 “耸然高出诸山。一名小武当山。下有青龙潭,西有白虎峰,南有火精岭,北有

  • 风堆

    在今宁夏固原县西。《水经·河水注》:“(高平县)西十里有独阜,阜上有故台,台侧有风伯坛,故世俗呼北阜为风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