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夏县

夏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 改北安邑县置,属河北郡。治所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十五里禹王城。《元和志》 卷6夏县: “因夏禹所都为名。” 北周建德七年(578) 移治今夏县,为安邑郡治。隋大业初属河东郡。唐属陕州。金属解州。民国初属山西河东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


(1)古县名。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改北安邑县置,治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禹王城。属河北郡。后为安邑郡治。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治今夏县。(2)今县名。在山西省西南部、黄河北岸、中条山西麓,东南邻河南省。属运城市。面积1352平方千米。人口35.3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瑶峰镇。古为安邑地,夏禹建都于此。春秋属晋。战国初为魏国都。秦置安邑县,为河东郡治。两汉、魏、晋因之。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分安邑县为南、北安邑县,十八年北安邑县改夏县,治今县西北禹王城。北周建德七年(578年)移今址。《太平寰宇记》:夏县“以夏禹所都之地为名”。隋属河东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属虞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属绛州,大足元年(701年)改属陕州,不久复属绛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属陕州。北宋因之。金贞祐三年(1215年)属解州。元、明不改。清因之。1914年属河东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运城专区,1951年属晋南专区。1967年属晋南地区,1970年属运城地区。2000年属运城市。黄河、涑水河、白沙河、姚暹渠、泗交河流经境内。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棉花、玉米、谷子为主。矿产有金、银、铜、铁、铝、煤、铝土、大理石、石英、石膏等。工业有采矿、电力、机械、化工、纺织、制药、建材、玻璃、食品等。同蒲铁路和太风、太茅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东下冯遗址、司马光祖茔、堆云洞、薛嵩墓碑、禹王古城、温泉等。


猜你喜欢

  • 岑巩县

    1930年改思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即今贵州岑巩县。据《清一统志·思州府》:岑巩山“在府城西二十里。峰峦层叠,连亘百里”。县因岑巩山为名。按:岑巩,侗语意为大山。在贵州省东部。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

  • 鸿胪井

    在今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黄金山北麓。系唐开元二年 (714) 鸿胪卿崔忻奉敕赴靺鞨封大祚荣为左骁骑卫员外大将军、渤海郡王,归程所凿,故以鸿胪井名之。明 《辽东志》 卷1: 鸿胪井二 “在金州旅顺口黄山之

  • 万石堤

    在今湖北石首市西。《方舆纪要》卷78石首县:万石堤在“县西五里。宋县令谢麟筑,用米万石,故名”。

  • 同安堡

    北宋置,属西安州通安砦。在今甘肃会宁县北。

  • 佛罗玛噶珊

    亦名福禄马。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塔姆博夫斯科耶附近。清初属宁古塔将军。康熙《皇舆全览图》:黑龙江下游格林河口以东有“福禄马噶山”。后属三姓副都统。咸丰年间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 章太炎墓

    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屏山北麓。章太炎(1869—1936) 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杭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1936年6月病逝于苏州,葬于旧寓后园。章氏生前仰慕张煌言,曾说 “生不同辰,

  • 牛羊汛

    在今云南西畴县南四十八里牛羊箐(今老街)。清设牛羊汛。

  • 西宁隘

    亦名西平隘。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一百里。《清一统志·叙州府二》:西平隘“与马边厅接界,为番民出入之道,有把总驻守”。

  • 松花江

    唐称涑沫江或粟末水,辽、金时称宋瓦江、混同江,明始称松花江。即今吉林、黑龙江两省之松花江。源出吉林省东南中朝边境白头山天池,西北流至松原市汇合嫩江后折向东流,经黑龙江省南部至同江市注入黑龙江。《明一统

  • 张泽镇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东南张泽镇。清时有把总驻守。光绪《江苏全省舆图》华亭县:“张泽镇在城东南一十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