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初置,属豫州。治所在安昌县 (今河南确山县西南)。大明间废。南朝宋置,治安昌县(今河南确山县西南)。属豫州。辖境约今河南确山县一带。不久废。
即今浙江衢县东北四十里杜泽镇。清于此有汛。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北部。面积57.8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口 7900。唐贤相杜如晦后代居此,初名杜宅,后易名杜泽。1945年置镇,1957年改为乡,
①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一里北固山上。始建于三国吴,唐、宋又重建。《新定九域志》:“甘露降于此, 因以名。”②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五十里甘露镇。清嘉庆《资州直隶州志》卷5:甘露寺“唐僧真德建。明正统十二年,寺
明正德七年 (1512) 升紫阳堡置,属兴安州。治所在今陕西紫阳县东二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 迁今紫阳县。清属兴安府。民国初属陕西汉中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在陕西省南部、大巴山北麓,南与重庆
①即春秋时楚白邑。在今河南息县东长陵乡西。《史记·伍子胥列传》:楚惠王召胜,“使居楚之边邑鄢,号为白公”。《正义》引《括地志》:“白亭在豫州褒信县南四十二里,又有白公故城。”《方舆纪要》卷50息县“息
①古运河名。《水经·渠水注》 引 《竹书纪年》 作大沟。战国魏惠王十年 (前360) 开凿。《史记·河渠书》: “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 故道自今河南
即今江苏吴县北八里陆墓镇。清《乾隆内府舆图》:吴县北有陆墓镇。因有唐宰相陆贽墓,故名。
在今贵州安顺市东北五里。明曹学佺 《名胜志》 云,“搏翠峰之麓有龙潭洞。出洞十余丈,即(天生) 桥”。
即今河北博野县北四十里小店镇。明万历《保定府志》卷2博野县图:北有小店村。(1)在河北省博野县北部。面积34.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店,人口3320。河边有店,村以店名。1953年设乡,
即今河北景县南留智庙乡。《清一统志·河间府二》: 留智社 “在景州南三十里。元蓨尹吕思城尝行田至此,劝化社民”。在河北省景县南部。面积83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留智庙,人口2660。该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