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同泰寺

同泰寺

南朝梁大通年间建。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内鸡鸣寺及迤西北极阁一带。《梁书·武帝纪》:中大通元年(529),“舆驾幸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因舍身”。梁武帝萧衍曾三次舍身同泰寺。


南朝梁大通元年(527年)建。在台城后苑,当今江苏省南京市鸡鸣寺附近。


猜你喜欢

  • 齐齐尔里克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二十四旗,会盟于齐齐尔里克,故名。

  • 清河堰

    在今浙江杭州市城区北部武林门外。《宋史·方腊传》: 宣和三年 (1121) 二月,“ (童) 贯、(谭) 稹前锋至清河堰”,即此。

  • 富川县

    ①西汉元鼎四年 (前113) 置,属苍梧郡。治所即今广西钟山县。《寰宇记》 卷161富川县:“县有富水因为县名。” 三国吴属临贺郡。南朝宋属临庆国。南齐属临贺郡。隋属始安郡。唐属贺州,天宝初改为富水县

  • 浯州屿

    一名浯洲屿。即今福建金门岛。北宋初年的 《寰宇记》 中已提到该地区有四所岛屿。浯州屿之名始见于南宋后期的 《舆地纪胜》 (书中作涪州屿,“涪” 字当 “浯” 字之误),地属泉州同安县,有居民千余家,为

  • 鄱阳府

    元至正二十一年 (1361) 朱元璋改饶州路置,属江南行省。治所在鄱阳县 (今江西波阳县)。寻改为饶州府。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改饶州路置,治鄱阳县(今属江西)。辖境相当今江西省鄱江流域(

  • 高䂞山

    在今山东安丘市南。 《汉书·地理志》:琅邪郡灵门县有 “高䂞山”。 注: “师古曰: ‘䂞即柘字也。’”《方舆纪要》 卷35谓 “今俗呼为高望山”。

  • 晚霞山

    在今山西天镇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晚霞山 “山势高耸,日落返照成霞,因名。又形似莲花,一名莲花山”。

  • 吴吕村

    即今河北冀州市西南吴吕乡。民国《冀县志》图:西南有吴吕村。

  • 岸门口

    即今甘肃康县南岸门口镇。1944—1957年康县曾迁治于此。民国张维 《甘肃省县总分图》 武都县图,东有岸门口镇。

  • 伏龙城

    北齐筑,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南。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南。北齐筑,为其西边军事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