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合肥市

合肥市

1949年2月当地解放后由合肥县城区及郊区析置,为江淮解放区直辖市。治所即今安徽合肥市。同年4月改属淮北行署区,为行署驻地。1952年复属安徽省。


在安徽省中部。省人民政府驻地。面积 7370 平方千米(市辖区679平方千米)。人口456.6万(市辖区155.9万)。辖庐阳、瑶海、蜀山、包河四区和长丰、肥东、肥西三县。市人民政府驻庐阳区。西汉置合肥县,治今址,属九江郡。东汉为合肥侯国,后复为县。为东汉末、三国魏淮南重镇,曾是扬州治。西晋属淮南郡。东晋改为汝阴县。南朝梁为合州治。隋开皇初复名合肥县,为庐州治。唐属淮南道。宋属淮南西路。元为庐州路治,属河南江北行省。明为庐州府治,直隶南京。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以后属安徽省。1912年废府存合肥县。1914年属安庆道。192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以城区及郊区置合肥市,隶皖北行署区,并为驻地;分县境为肥东、肥西二县。1952年复隶安徽省,为省会。为省辖市(地级)。1961年肥东、肥西、巢县三市辖县划出分属滁县、六安、芜湖三专区。1964年分寿县、定远、肥东、肥西四县地置长丰县,为市辖县。1983年肥东、肥西二县复为市辖县成今境。地处江淮丘陵中心地带,江淮分水岭横亘中部。南淝河、东淝河、滁河、丰乐河流经境内。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以稻、小麦、豆类、花生、油菜籽、棉花、蔬菜为主,产西瓜和蜀山早甜桃。矿产有磷、铁、石棉、大理石、石灰石等。有机械、化工、电子、纺织、冶金、轻工、建材、食品等工业,矿山机械、家用电器、自动化仪表等产品著名。淮南、合九、宁西铁路和合宁、合安、合芜、合蚌高速公路及合淮、合六等公路经过市区。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校和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安徽社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名胜古迹有逍遥津、教弩台、明教寺、包公祠、包公墓、城隍庙、环城公园、大蜀山森林公园等。


猜你喜欢

  • 疏 (疎) 水

    又名涑水、襄水。在今湖北宜城市西北。《水经·沔水注》: 疎水 “出中庐县西南,东流至��县北界, 东入沔水, 谓之疎口也”。 《清史稿·地理志》 宜城县: “北疏水,亦名襄

  • 张洪镇

    清置,属三水县。即今陕西旬邑县西南张洪镇。在陕西省旬邑县西南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张洪中街,人口 3900。镇以驻地名。元至元年间名张空。明洪武年间改名张洪。1950年设张洪

  • 兰笋山

    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北二十五里佘山。《清一统志·松江府一》:兰笋山“产笋香如兰,本朝康熙四十九年,圣祖仁皇帝南巡,赐名兰笋”。

  • 汤家沟镇

    即今安徽枞阳县东北汤沟镇。旧属桐城县。清道光《桐城续修县志》卷1《乡镇》:东乡有汤家沟。

  • 西蔡阳县

    南齐置,属蔡阳郡。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西四十六里蔡阳镇。梁时与东蔡阳县合并为蔡阳县。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西南。与东蔡阳县同为蔡阳郡治。梁与东蔡阳县合并为蔡阳县。

  • 钟 (鍾) 埭镇

    清置,属嘉兴县。即今浙江平湖市北十六里钟埭镇。

  • 桧溪

    即今云南永善县东北桧溪镇。清康熙三十四年 (1695) 置桧溪阿兴土千户。

  • 姜园店

    一名姜店。即今河南舞阳县东北二十四里姜店乡。清康熙 《南阳府志》 卷2 《集镇》: 舞阳县有姜园店。

  • 秦始皇陵

    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里下河村附近。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冢高76米,周长2000米。《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

  • 庄桥市

    即今浙江宁波市北十二里庄桥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慈溪县志》卷1:庄桥市在“县东南四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