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字典>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双港镇

双港镇

①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桐城县南双港铺。

②清置,属天津县。即今天津市南郊区海河西岸双港镇。清设千总驻守。

③即今江西波阳县西双港镇。鄱江经此西北行二十二里入鄱阳湖。为濒湖水陆要隘,清时有水师营参将驻防。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饶州府鄱阳县:“西路出西门,十里至双港。”


(1)在天津市津南区西北部、海河南岸。面积33平方千米。人口3.8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港,人口 3910。明代成村。因海河与赤龙河在此汇合成河汊,当地称双港。1961年设双港公社,1983年改乡,1992年置镇。有毛纺、水泵、人造大理石等厂。为天津市蔬菜集散地之一。津沽公路经此。(2)在江苏省响水县北部。面积56.7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港,人口2800。相传明正德年间张姓人家迁此,以村东西两侧均有河港取名双港。1942年属滨海县四区,1945年改建双港区。1958年改公社,1966年划归响水县。1983年改乡,2000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等。有机械、建材、服装、食品等厂。双六、陈沭公路经此。(3)在浙江省临海市西北镇。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3.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港,人口880。地处环溪、塘头溪汇流处,曾名双溪,后称双港。1950年为保和乡,1955年更名双港乡,1958年后改公社。1961年划归仙居县,1963年回归临海县。1984年复为乡,1992年置镇。产蚕茧、柑橘、稻。有保健仪器、塑料、食品等厂。有传统集市。公路通市区。(4)在安徽省桐城市南部。面积101平方千米。人口6.1万。镇人民政府驻双港铺,人口 5990。因旧时南北两河各设港口,故名。1949年设双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设双铺乡。1992年与白果、练潭二乡和杨公乡的鸭子、塘兴二村合并置双港镇。地处嬉子湖西岸平畈地区,河网密集。产稻、棉花、小麦、油菜籽、莲藕、茭白。有塑料、农机修配、建材等厂。旧为桐城名镇。商贸兴盛,为农副产品集散地之一。新杨公路经此。(5)在江西省鄱阳县西南部,西濒鄱阳湖。面积286平方千米。人口7.2万。镇人民政府驻小华,人口3060。因境内双港村得名。1949年属双义、乐亭二乡。1958年设双港公社,1984年改乡,1994年改设镇。2001年聂家乡并入。主产稻、棉花,为县棉花重点产区和水产养殖基地。特产银鱼、珍珠、瓜子。有农机、砖瓦、农产品加工等厂。公路东接田乐公路。古迹有明代双港塔。


猜你喜欢

  • 八陡支线

    自山东博山(今属淄博市)至八陡。长9.3公里。为胶济铁路支线。日伪于1940—1941年修筑。

  • 云宿山

    又名云岫山。在今广东新兴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新兴县:云宿山在“县东八十里。高百余仞,周百四十余里,瑶尝结巢于此。一名云岫山。成化初,按察副使毛吉追贼于此,遇害”。

  • 北恒州

    唐武德六年(623)置, 治所在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624)废。唐武德六年(623年)置,治恒安镇(今山西大同市)。七年省。

  • 宝停汛

    清雍正八年 (1730) 置,属万州。即今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置巡司于此。乾隆三年(1738) 改属陵水县。1935年于此置保亭县。

  • 马奈

    即今四川金川县西南马奈乡。《清史稿·明亮传》:乾隆三十九年(1774)正月,“与阿桂策定进军道,明亮自巴旺、布拉克底土司进次马奈。马奈山峻险,河南有地曰斯第,为贼寨障。明亮夜攻马奈”。即此。四十五年(

  • 周四沟堡

    明置,属永宁县。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刘斌堡乡东周四沟。《方舆纪要》 卷17永宁县: 周四沟堡,“ (明) 嘉靖十九年创筑,周二里有奇。其西北有黄土岭、西石河镇、口外山口诸冲”。

  • 倒回

    (迴) 谷 即蓝田谷。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旧唐书·吐蕃传》: 广德元年 (763),王延昌与李萼皆从郭子仪,“延昌与萼恐狭径被追,前后不相救,至倒回口,遂与子仪别行,逾绝涧,登七盘,趋于商州”。此所

  • 宝昌设治局

    1917年析太仆寺左右翼牧群及察哈尔镶白、正蓝二旗各一部分地置,属察哈尔特别区兴和道。治所在今内蒙古太仆寺旗驻地宝昌镇。1925年改为宝昌县。

  • 荒地庄

    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二十五里荒地满族镇。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 “荒地,绥中县城西二十五里。”

  • 速邪乌燕然山

    今蒙古国西南部之杭爱山。《汉书·匈奴传》: 武帝时,贰师将军伐匈奴,北至郅居水 (今色楞格河),“贰师闻之,斩长史,引兵还至速邪乌燕然山”。注,师古曰: “速邪乌,地名也,燕然山在其中。”